早死率可再降4成 關鍵在禁菸

李昀澔 2014/09/21 16:52 點閱 3113 次
研究顯示,過去10年,全球70歲前死亡的「早死率」下降近2成,開發中國家更達24%。(photo by Julien Harneis on Flickr-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研究顯示,過去10年,全球70歲前死亡的「早死率」下降近2成,開發中國家更達24%。(photo by Julien Harneis on Flickr-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綜合報導】未來20年可降低70歲前「早死」風險的關鍵,取決於各國禁菸政策。由聯合國主導的跨25國研究顯示,自2000至2010年的十年間,因產婦與新生兒照護、傳染病預防與治療、公共衛生設施及飲用水品質大幅改善,全球70歲前死亡的「早死率」下降了19%。研究強調,若各國能持續目前公衛政策,並致力於減少吸菸人口,至2030年時早死率將再降4成。

由英、美、加、瑞士、墨西哥、衣索比亞、挪威等國16位學者共同發表於頂尖學術期刊《刺胳針》的報告指出,2000至2010年間,全球0至4歲幼兒死亡率大幅下降34%,5至49歲下降17%,50至69歲下降15%;其中與孕產及傳染病有關的死亡減少30%,非傳染性疾病減少14%,意外、自殺、他殺造成的死亡則減少13%。而在公衛措施及設備相對缺乏的開發中國家,早死率也大幅下降24%。

研究團隊評估,若能保持目前早死率穩定下降的趨勢,至2030年時,早死率將再降4成。報告中提到4個具體目標,包括降低3分之2孕產婦及新生兒死亡,3分之2結核病、愛滋病及瘧疾死亡,3分之1慢性病等非傳染病死亡,及3分之1因營養不良或意外事故造成的死亡。

根據美國疾病管制中心統計,70歲前死亡的主要原因包括心臟病、癌症、外傷、中風及慢性阻塞性肺病,其中有2至4成,可透過各種公衛政策預防,或延緩病情惡化。研究指出,在開發中國家,「避免早死」的措施以改善糧食、飲用水,及孕產婦、新生兒照護為主;而在已開發國家,則將重點擺在防治「肥胖」、降低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盛行率。

計畫主持人、挪威卑爾根大學國際公衛學教授歐里諾漢接受《時代雜誌》訪問時表示,各國能否達成2030年時早死率下降4成的最大變數,除戰爭外,就是各國的禁菸政策。諾漢分析,目前全球平均菸價若再「翻倍」,可減少3分之1吸菸人口,更有助避免百萬人在70歲前早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