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黨籍台北市長參選人柯文哲醫師幾日前在臉書貼文,指蔣經國時代對於政府官員操守及政商關係的嚴格規範,應該成為台灣政治的典範。仔細觀其文意,柯所讚賞的,應該是該時代如孫運璿與李國鼎等官員之清廉與有能。但此文一出,仍舊引發爭議。
雖然部分深綠人士批評柯是在粉飾獨裁歷史。但從另一角度來看,柯文哲醫師的本質與影響可作為一個契機,影響台灣未來世代的政治信仰板塊,進而有走出務實發展新路線的可能。
柯醫師作為在野大聯盟代表與藍營決鬥,加上其與前總統陳水扁關係密切。因此被視為雖無民進黨籍,但立場實然墨綠的政治新星。但觀其言其行,卻又有超脫深綠立場的個人風格。加上柯略帶自傲與厭煩傳統政客的個性。可預測其在實際掌權後,必定與部分民進黨大老有產生歧見的可能。
加上其競逐的是最接近總統寶座的台北市長,若柯當選,則可能會成為一個新的「政治勢力」,此一現象可為發起台灣政治板塊重組之路,充滿能量的第一步。柯的新政治形象出現也受到許多年輕一輩的喜好,或可以在未來作為開頭,與選民的偏好產生正向循環。
目前台灣的政治惡鬥與社會空轉, 癥結點在於高度政治性立場分立的群眾有「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心理認知。如此之下,連低政治性的議題都無法藉由溝通協調取得共識,導致許多發展機會無法實現。
政黨對立的問題在許多國家都存在,但其並非是罪惡的設計,而是一種政治監督的機制,重點在於政黨對立之下,仍能發揮民主與協商功能, 統合歧見與指出道路。這需要在未來能多出現一點跳脫藍綠框架的政治人物來帶起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