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去一個台灣安全設備與服務業產業協會,針對高雄氣爆事件開的一個記者會,表面上是檢討氣爆後的精進作為,但我想協會只想幫同業爭取商機罷了,只能說工會的存在只會站在自己的角度來看事情,一抓到機會就窮追猛打,拼命為自己爭取權益。
不只是工會,某些基金會也如出一轍,只要一發生某些事件,就想在言論場域上,爭奪屬於自己的話語權,真正在為社會服務的有幾個呢?
身為記者,我們都應該好好思考工會或基金會運作背後潛藏的秘密。
今日成果:
1.《KANO》太快下片 魏德聖安排加演(文+指導)
2.專家:工安第三方監控 應立專法
3.中國兒少網路成癮 籲網路分級
4.人力銀行駭客案 1111判賠211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