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航空難時刻 傳遞公共信仰

邱慕天 2014/07/27 13:20 點閱 1799 次
空難發生後,媒體工作者與民眾「亂成一團」, 真正的核心問題常遭忽視。(photo by 中央社)
空難發生後,媒體工作者與民眾「亂成一團」, 真正的核心問題常遭忽視。(photo by 中央社)

復航的悲劇給全台灣民眾的教訓,就是讓民眾重建對消費者/勞動者/資方三方信任的反省。

復興航空客機 GE222 迫降澎湖失事,48 人不幸罹難。23 日昨夜守候電視,只看到第一時間堵到小港機場的電視台記者,不論是詢問官員或航空公司,只得到千篇一律的保守回答:「搶救中」、「了解狀況中」。

不少地方攝影師同業因此轉而把畫面轉向焦急失控的家屬身上,但家屬崩潰痛哭的畫面反覆播放,一再消費亡者和耗損民眾感情,引人不捨,也有違專業倫理。

媒體與政府危機處理

這是全國瞬間聚焦在電視台為我們跟進消息、跑出真相的時刻,新聞台的壓力值得諒解,但往年這類事件, 皆有記者在得到乘員名單後開始「人肉」搜索其家族生平、地方記者跑線到醫院拍攝傷情,這次甚至有人拿著麥克風堵在老家門口要家人「發表心得」,顯得太過欠缺同理心與錯用調查報導的專業。

這是個需要歷史觀與國際觀的時刻,稍早馬航MH370 墜毀失蹤事件、南韓歲月號的沉船事件,我們應鼓勵媒體從這些災難事件中更大的國際觀點取材,不但能在關鍵時刻問出好的問題,也能夠引導社會彌合,而非進一步成為撕裂人靈魂的幫兇。

馬航MH370 事件的危機處理欠佳,給予國際事件防災、緊急應變,以及國族團結的功課,而媒體的監督使得懶散卸責的官僚無所遁形,同時應尊重罹難者家屬的隱私。

航空業是風險事業

扛著攝影機與相機的,畢竟與第一線救人的工作性質極為不同。這是個消防隊在前線搜救、醫護人員在急診室救治傷者,而媒體在理性和感性方向傳遞「公共的信仰」的時刻。

復航與馬航同為主打廉價航空,在近年兩地機師受到新加坡、中國大陸挖角下, 連帶可能使專業人才培養不足。 此外,不論是航空城的發展、旅遊展,運輸旅遊業者和消費者之間淪為純粹計較金錢的「生意」,卻忽略了旅遊運輸也是把命交在對方手上的「風險事業」。

為降低成本,客運或航空業者過勞駕駛、超飛、超載或勞動條件欠佳的狀況值得關注。常有的情況是,消費者所要求的便宜價格,是在「一分錢、一分貨」原則下犧牲安全保障換來的。

我們在電視畫面上看到失事班機的家屬,在航空公司櫃台哭斷腸。但諷刺的是, 同在今年二月東京暴雪時, 復航從東京返台的加班機GE3605,才因天候延誤引起台籍旅客指著地勤人員破口大罵,甚至有人要求「馬上變出一架班機讓她搭」,令在場安靜等候的日人嘖嘖稱奇。

這些「消費者至上」的壓力,使台灣航空公司不敢「錯估天候」取消班機,卻不知這使得機組人員和自己都暴露在更大的風險中。若說復航GE222 的悲劇,除了帶來罹難者親友的悲痛之外,還有給予什麼全台灣民眾的教訓,那就是對消費者/勞動者/資方三方信任重建的反省。

重建信任的反省

資方不滿勞動者「放了不該放的颱風假」,而勞動者轉身成為消費者時,卻不能體諒資方為了保障勞動者所追加的風險控制成本,以至於三個環節成了共同的受害者。

因此當我們提倡颱風天不要叫外賣,置外送人員於風險之中時,往後更應在運輸、飛安、媒體採訪方面,擴大消費者的自制,以遏止這些搏命的過勞航班、進入險區危地,或過激的採訪行為。

這幾年常搭飛機,但那些磨練出的穿梭經驗,卻不是真正保障自己平安的原因,而是因為顧客端付出的信任,得到了專業的回饋, 同時上帝也在人渺小的掌控範圍之外提供了一切保守看顧。

這份信任,必須放下對自我和他人自私的掌控;這份專業,則在於面對不可測風險時的謙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