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制發炎 可防帕金森氏症惡化

李昀澔 2014/07/27 16:59 點閱 3070 次
美國研究指出,透過「腫瘤壞死因子抑制劑」緩和腦部發炎,可避免手抖、行動遲緩、癱瘓等帕金森氏症嚴重症狀出現。(photo by維基百科)
美國研究指出,透過「腫瘤壞死因子抑制劑」緩和腦部發炎,可避免手抖、行動遲緩、癱瘓等帕金森氏症嚴重症狀出現。(photo by維基百科)

【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綜合報導】透過抑制大腦神經細胞的發炎反應,可望避免早期帕金森氏症患者出現嚴重的肢體抖動、行動遲緩、癱瘓等症狀。

美國艾默里大學醫學院團隊正在進行新藥測試,透過「腫瘤壞死因子抑制劑」,緩和腦部發炎,防止神經細胞受損、死亡,達到遏止帕金森氏症惡化的效果。

帕金森氏症致病原因之一,是腦部負責分泌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的神經細胞遭受破壞而死亡,造成患者喪失部分運動能力,出現手部顫抖、行動遲緩等症狀。

艾默里大學生理學副教授馬魯譚西分析,腦內發炎並非帕金森氏症的「病因」,卻是導致負責製造多巴胺的神經細胞逐漸死亡的主因,因此透過抑制體內發炎過程中,大量分泌的腫瘤壞死因子作用,或可避免多巴胺神經細胞死亡。

研究人員將神經毒素「6-OHDA」注入實驗鼠腦部5周後,約有55%的多巴胺神經細胞死亡,實驗鼠的運動能力也受損;但若在注入6-OHDA後3天時,注射腫瘤壞死因子抑制劑,則僅有15%的細胞死亡,實驗鼠行動遲緩、肢體癱瘓的狀況也較不嚴重。

過去研究顯示,帕金森氏症早期患者從確診到出現嚴重症狀,約有4至5年的「空窗期」;譚西認為,這是採用腫瘤壞死因子抑制劑,遏止發炎反應持續破壞多巴胺神經細胞的時機,相關成果已發表於《帕金森氏症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