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國教生入學 教團籲適性分流

范捷茵 2014/07/16 15:11 點閱 3225 次
教育團體憂心本屆高中、職新生差異大,籲校方推動適性分流教學。(photo by 范捷茵/台灣醒報)
教育團體憂心本屆高中、職新生差異大,籲校方推動適性分流教學。(photo by 范捷茵/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范捷茵台北報導】12年國教第一屆學生9月即將入學,同一個學校中卻會出現會考成績精熟(A)、基礎(B)與待加強(C)的學生,面對學校混才教學的困難,許多公立高中校長認為,有必要按照學生的興趣及能力進行分班或分組。教育團體則提出「適性分流」教學,跳脫傳統「放牛班」與「菁英班」的能力分班,而由學生依照能力與興趣做選擇,真正達到適性教學。

教育團體16日記者會上指出,103年會考成績顯示,在這一屆高中職新生中,有3分之1學生英語、數學成績待加強,而4分之1學生要補強自然,高中職校勢必面對成績「精熟」、「基礎」與「待加強」的學生施以「混合教學」的困難。

【非傳統能力分班】
根據台大政法中心調查,153所公立高中校長中有77%認為「興趣分班」有必要,而82%認為「學科能力分組」有必要性。國教行動聯盟與台灣教育改革促進協會等教育團體主張,學校應該依照學生學術性向或興趣適性,予以分流教學, 並非由校長或老師決定分哪一班,而是按照學生的能力及興趣自主選擇。

台灣教育改革促進協會理事長黃適卓指出,過去「能力分班」造成「放年班」、「資優班」等標籤化教學,也導致教育部三令五申拒絕分組或分班教學。對此黃適卓強調,分流教學不該只停留在「區分能力高低」的想法,而是進一步發掘學生「能力所在」,包括興趣與性向的分流。

以數學必修課而言,可以開設不同難度的教材,並按照組別調整評量內容;而選修課有多門不同的內容,學生能依照需求選擇課程。黃適卓認為,「能力分班」思維擔心分流會有「貼標籤」現象,但若一位對機械有興趣的學生,能自主選修相關課程,並按照他的需求安排不同國、英、數必修,怎麼會是「貼標籤」呢?

【不要放棄小孩】
新竹照門國中校長王淑蘭一語道出家長對「分流教學」的恐懼,家長的反對通常肇因於「害怕老師放棄我的小孩」。王淑蘭表示,學校實施分流教學時,除了解當屆學生的程度與需求、考慮課程與師資安排之外,也需要與家長耐心溝通。

王淑蘭同時提到,學校制度必須做出革新,比方說不能以考上明星高中的人數,當成獎懲老師的準則,讓好老師願意開選修課、帶中等程度的班級,也讓家長目睹,即使自己小孩學科能力低落,分流教學中仍有好老師帶班,成績也可以逐步進步,如此分流教學才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