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陽董事會改組 應朝多品牌經營

邱文福 2014/07/02 17:59 點閱 5998 次
北科大參訪三陽工業。(圖:北科大網站)
北科大參訪三陽工業。(圖:北科大網站)

【台灣醒報記者游清淵綜合報導】三陽工業董事會改組後,市場派獲得5席,公司派保有4席董事。將由三陽創辦人之一張國安長子張嘉宏出任新董事長。車界人士建議,汽車領域三陽不應只押寶韓國現代,而應師法過去裕隆的多品牌策略;至於機車則應領導綠能邁向電動機車領域,方符大眾期待。三陽工業、慶豐集團是否分道揚鑣非大眾關懷。

三陽工業是在1954年由黃繼俊與張國安共同創辦、1961年改組。知情人士表示,事實上黃繼俊早年曾為教師,創業初期帶著學徒型的張國安闖蕩江湖,後來以黃主內、張主外的模式改組公司,張雖僅擁17%股份卻獲充分授權主持業務,曾是業界佳話。

【黃、張兩家心結】

在本田三陽汽車上市8年後的1985年,已成為我國10大民營製造業之一。但自1980年黃繼俊董事長去世後,長期在美國的腦科醫師兒子黃世惠返國接班,卻在1986年董事會上無預警撤換總經理張國安,種下黃、張兩家之後長年的心結。張國安經營三陽期間,自行建立豐群集團,從遠洋漁業到百貨、食品、通路等,成就非凡。離開三陽後,他與長子張宏嘉仍擁董事席位,張國安於1997年因病去世,張宏嘉則於2000年6月,在日本本田與三陽徹底撕裂關係後,與黃家理念不合而離開三陽董事會。

其實,三陽與日本本田合作多年後,在北美、亞洲市場的反應,總是德國雙B、日本雙田(豐田、本田)並列,台灣卻獨不見本田品牌。本田涉台人員也發覺三陽、南陽在經營上出現極大瑕疵,多年來屢次要求改善,均未獲得善意回應,積怨越來越深。

【慶眾資本賠光紓困】

黃世惠主導下以三陽工業為基礎,組成「慶豐集團」開辦慶豐銀行等,並於1990年與德國大眾合資成立慶眾汽車。惜慶眾經營成效極差,近50億資本額不到10年虧損殆盡。但1997年德國大眾仍有意將總代理權轉至慶眾。但韓籍慶眾經理李昌根力排眾議,以德國車太貴不宜接手為由放棄,且與德方終止合作關係。

其後,引進韓國大宇汽車簽約合作產銷,但在金宇中訪台後突遭黃世惠否決。慶眾繼於1998申請紓困,同年韓國現代總代理王記汽車董事長王公威經韓方邀請與慶眾合作。稍後日本本田毅然決然放棄三陽,買下屏東大慶車廠,自立新廠經營,曾造成數百萬車主恐慌。

車界人士回憶,慶豐牽手德國大眾成立慶眾,日本本田基於大眾是世界車壇領導品牌而忍氣吞聲。但牽手大宇、現代後大為不悅,終造成本田棄走慶豐集團,此結果嚴重影響本田與現代車輛的總體形象與銷售。

【王公威也中箭落馬】

而50億資本額虧損殆盡的慶眾根本無力扛起台灣消費者「抗韓」的汽車市場,最終仍然走上破產之途,觀音工廠拍賣由全聯社標得,德國當初的標準生產線亦成為廢鐵。慶眾代理的現代則轉入三陽,而原以為可以吃下慶眾的王記汽車王公威,則在此役中箭落馬。

看三陽歷史,從1954年黃、張於台北內湖合資創立三陽電機廠,以生產腳踏車磨電燈起家,1961年改組為三陽工業股份有限公司,1962年與日本本田技研合作,成為台灣第1家機車製造公司,1967年再與本田簽訂生產汽車技術合作協定,產銷本田轎車及貨車。1980年黃世惠接任董事長,機車生產線遷移至新竹廠,其後設立慶豐集團等,卻無任何一家明星企業,以致集團營運每況愈下。

【高層換將無助業績】

汽車業人士則認為,三陽面臨的是生死存亡局面。海外事業並不如外傳的好,國內的韓國現代業務則處於內憂外患狀況。內憂是韓台合作基礎脆弱,若重新聘請李昌根主導,只會加深一面倒向韓國的惡化情勢。外患則是市場競爭,南陽不僅缺乏能與市場競爭的戰將,現代汽車與年輕族群哈韓現象更完全脫鉤。

一位資深車壇經理人直言,三陽不能繼續倚賴現代。「這時候的三陽反而最需要過去裕隆的多品牌策略,不應將汽車事業續賭現代一家,或有機會拯救三陽工業。」而慶豐集團純為黃家版圖,最終必與三陽工業分家。

延伸閱讀:
http://www.sanyang.com.tw/filehub/upload/63.pdf
http://www.sanyang.com.tw/finance/con_show.php?op=showone&cid=6
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89%E9%99%BD%E5%B7%A5%E6%A5%AD
http://www.sanyang.com.tw/finance/download/revised%20chinese%20press%20release%20June%209,%202014.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