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經聽過N百遍「媒體就是喜歡數字」的論調,於是各單位也千方百計地搞出各種統計數據「餵養」媒體,坦白說也沒什麼不好,照謄上去故事就有了。但在不明白數據意義的狀況下瘋狂引用,民眾看了也只是覺得「噢!好恐怖」或「哇!好厲害」,我對真能帶來甚麼實質意義表示存疑。
就像十大死因的死亡年齡都以「中位數」表達,我聽其他前輩都說中位數比較準,但就我理解,在數據過度集中或分散、平均數可能無法完全解釋數據分布情形時,看中位數會比較客觀,所以我覺得衛福部應該平均數跟中位數都提供,或是如果不要差太多,就說平均數就好了,因為你的目的是希望民眾明白疾病的可怕,而不是要發表學術論文。
在1到14歲的族群,癌症首度超過事故傷害變成第1死因,但其實一個109、另一個108,這個就叫做「沒差」,我想是該給事故傷害防治工作一些掌聲,因為每年人數都在降,表示我們不會再有那麼多未來的主人翁因為墜樓等意外喪生。至於去探討兒童癌症是否激增才攀到第1,實在沒意義,這就叫突變,是命中註定的事情。
還有一個媒體瘋狂追求的數字,是所謂的「平均生命年數損失」,大家都說這個數字代表「因為生病少活幾年」,其實未盡正確。因為它是用70歲、而非國人平均壽命近80歲當基準計算的,我覺得跟經濟還比較有關,比方說一個人要是活到70歲可以創造多少產值,早死的話又會短缺多少,這才比較有意義吧!
6月25日工作成果
1. 研究:2成女性 因胸部問題不運動+食品太營養 攝取維他命易過度
2. 指上帶菌 全寫在手機螢幕上
3. 癌症冠十大死因 每日123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