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年輕化 更要留意小徵兆

范捷茵 2014/06/18 20:44 點閱 3015 次
因為沒有留意頭痛、頭暈等中風小徵兆,青年中風比例有逐漸上升的趨勢。(photo by Pixabay.com)
因為沒有留意頭痛、頭暈等中風小徵兆,青年中風比例有逐漸上升的趨勢。(photo by Pixabay.com)

【台灣醒報記者范捷茵綜合報導】美國近年來老年人中風比率趨緩,年紀輕輕卻中風的人數卻激增,中風年輕化現象,主要肇因於飲食與生活習慣,與老年人相比,年輕人對中風前的小徵兆更缺乏警覺性,醫生也常因病患年紀過輕,忽略了病患中風的小徵兆,因而錯過了短暫型腦缺血的及時治療時間,造成日後嚴重的生活機能障礙。

比起75歲的老人,30、40歲的年輕人若因為頭痛或頭暈求診,更容易被誤診為偏頭痛或中耳炎。一名約翰霍普金斯神經科醫師表示,很多中風送醫的年輕病患,幾個禮拜前可能就有偏頭痛或暈眩的現象,自己或醫生卻沒有加以留意。這些短暫型缺血症狀出現72小時內,中風的機率相當高,如果能及時以抗凝藥物治療,就能減少中風後對感官、行動、語言的影響。

一份刊登在《國際中風期刊》的研究指出,35至54歲中年婦女中風比例,在1988年至2004年之間增加了3倍。美國疾病管制局(CDC)2011年報告也顯示,2008年15至44歲因為中風而住院治療人數,比14年前增加了3分之1。

老年人普遍自知高齡不適合作息顛倒、大魚大肉,也會注意血壓、血糖控制,但年輕人、中年人卻常認為自己身強體健,忽略了平時的身體保養。CDC調查發現美國15至34歲有3分之1患有高血壓,35至44歲更將近一半人罹患高血壓,這些人都是中風的高危險群。

醫師強調,如果頭暈現象已經持續好一段時間,或頭疼得像打雷一樣,伴隨著肩頸痠痛、僵硬,為了保險起見,還是上一趟醫院檢查比較好,否則等到無法控制言語、失去視力、昏迷,可能腦部已經出現永久性的損傷了。

一次重大中風後,大約有2百萬個腦細胞因而死亡,根據CDC指出,有15%至30%的中風倖存者會留下永遠性的障礙。過去研究認為,年輕中風者因為細胞恢復力很好,較不容易留下永久的癲癇、慢性疼痛等後遺症。但新研究卻發現,50歲以下的中風患者,仍有有12%的人,經過10年復健後仍無法恢復獨立自主的生活,走路、談話、進食等機能永久性的受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