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泰醫院物理治療師簡文仁表示,半蹲時背部要能夠打直、金雞獨立連續10秒、不屈膝時雙手觸地,才代表骨骼及關節功能正常。(photo by李昀澔/台灣醒報)](/system/assets/images/000/007/904/big/%E5%9C%8B%E6%B3%B0%E9%86%AB%E9%99%A2%E7%89%A9%E7%90%86%E6%B2%BB%E7%99%82%E5%B8%AB%E7%B0%A1%E6%96%87%E4%BB%81%E8%A1%A8%E7%A4%BA%EF%BC%8C%E5%8D%8A%E8%B9%B2%E6%99%82%E8%83%8C%E9%83%A8%E8%A6%81%E8%83%BD%E5%A4%A0%E6%89%93%E7%9B%B4%E3%80%81%E9%87%91%E9%9B%9E%E7%8D%A8%E7%AB%8B%E9%80%A3%E7%BA%8C10%E7%A7%92%E3%80%81%E4%B8%8D%E5%B1%88%E8%86%9D%E6%99%82%E9%9B%99%E6%89%8B%E8%A7%B8%E5%9C%B0%EF%BC%8C%E6%89%8D%E4%BB%A3%E8%A1%A8%E9%AA%A8%E9%AA%BC%E5%8F%8A%E9%97%9C%E7%AF%80%E5%8A%9F%E8%83%BD%E6%AD%A3%E5%B8%B8%E3%80%82.jpg?1402395434)
【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台北報導】彎腰駝背、柔軟度差、無法「金雞獨立」,這都是骨質疏鬆及關節退化的徵兆。國泰醫院物理治療師簡文仁10日公布國內女性活動能力調查結果時指出,許多女性腰背無法挺直、單腳站立時平衡不佳、無法不屈膝雙手觸地,都是骨骼及關節退化的現象。新光醫院骨科主任釋高上提醒,民眾平時可自我檢測姿勢、柔軟度及平衡感,好好保養骨骼及關節健康。
釋高上表示,人體的活動力源自骨骼支撐身體,關節則讓肢體自由活動,而女性約從35歲起,骨質開始每年以1至2%的比例逐漸流失,50歲或停經後更加速為3至5%。「許多中高齡者骨質流失嚴重,活動力衰退,一旦跌倒很容易造成骨折,」釋高上分析,跌倒時以手撐地會導致手部骨折,臀部著地會造成脊椎壓迫性骨折,最嚴重的則是髖部骨折,女性若該部位骨折,1年內死亡率高達15%。
除骨質流失外,關節處的軟骨磨損及關節液流失,也會造成活動力退化;釋高上解釋,這些症狀都與原由人體自然形成的葡萄糖胺隨年齡增長逐漸減少有關,軟骨及關節液若缺乏主要成分葡萄糖胺,就容易引發僵硬、發炎及疼痛。
「骨骼及關節是否健康,透過一些簡單的肢體動作就可以知道,」簡文仁指出,3百餘名35歲以上的受試女性中,竟有逾半數無法在半蹲時挺直背部,或貼牆站立雙臂高舉過頂時,後腦、臀部、腳跟無法同時靠牆,顯示已出現駝背狀況。釋高上表示,健康的骨骼才能完全挺直,若長時間駝背或有俗稱「老倒縮」的現象,可能脊椎已發生壓迫性骨折,需進一步檢查。
簡文仁指出,近5成女性都無法雙手平舉、單腳站立10秒,事實上健康者應該要能在閉上雙眼的情況下「金雞獨立」,離地那隻腳前後左右晃動也不會跌倒才「合格」。「最糟糕的是,近8成女性無法在站立不屈膝時雙手觸地,柔軟度普遍不太理想,」簡文仁說,平時雖不建議民眾常彎腰,但腰部關節必須具備雙手觸地的柔軟度,否則很可能已開始退化。
釋高上建議,成年人除保持運動習慣外,可透過調整飲食「存骨本、顧關節」;營養基金會執行長吳映蓉解釋說,成人每天最好攝取1千2百毫克的鈣質及1千毫克的葡萄糖胺,包括乳製品、動物軟骨、甲殼類動物、板豆腐及小魚乾,都是日常適合搭配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