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梭於現實與夢境 --《全面啟動》2010

何英傑 / 《冷靜看電影》專欄作家 2014/05/09 19:33 點閱 2059 次

電影片名:全面啟動《Inception》
出品年份:2012
導演:克里斯多夫·諾蘭
編劇:克里斯多夫·諾蘭
主要角色:
李奧納多·狄卡皮歐、渡邊謙、
喬瑟夫·高登- 拉維特、
瑪莉詠·柯蒂亞、艾倫·佩姬

很有意思的電影,講一個穿梭於現實與夢境之間的故事。

導演駕輕就熟的、把強大的視聽刺激、與動作片、懸疑片、科幻片的元素,巧妙的攪拌合成一部具有原創性的作品。故事雖然複雜(夢中有夢,夢中之夢中還有夢,層層疊疊、緊湊穿插, 一秒鐘都捨不得讓觀眾分神), 但若撇除拼圖式、分散倒敘的手法,主線是非常鮮明的。

這位導演不甘於只是自娛娛人、更不願自愚愚人。他認真建造了他預見的世界(就像電影《侏儸紀公園》〔Jurassic Park,1993〕中設計恐龍的基因可以活化、或是小說《美麗新世界》〔Brave New World,1932〕中設計人類的情緒可以藉由極樂的藥丸來撫平), 然後注入了自身的思考,真是一位傑出鬼才。正因如此,故事裡充滿了許多刺激人去動腦筋的頭緒,讓你看完之後腦細胞變得很high,忍不住天馬行空的延伸出許多問題。最後你或許懷疑:導演才是夢境的architect,而觀眾則是被作了inception 的對象。

導演在觀眾的腦海裡,到底丟下了哪些石頭、想製造哪些漣漪?

第一顆大石頭,就是「夢」和「現實」的差別與界線。夢,不存在於「現實」(reality)中, 甚至是與「現實」相反的概念。然而夢的存在,卻與「現實」同樣的「真實」(truth)。但為什麼有時候大腦會分不清楚什麼是夢、什麼是現實?為什麼有些人最後寧願做夢也不願意醒來? 如果人可以運用自己的意志力在夢中大顯身手,為什麼在現實中不行?意志的力量,在現實和夢中豈不是同等強大?(PS. 是不是因為現實中你必須迎戰社會與命運所加諸的一切限制?而在夢中,你可以輕鬆如意的自訂條件、自訂規則、最後達到現實中渴望不及的結果?)

另一方面:你怎麼能確定你所處的「此時此刻」是現實而非夢境?你如何在夢裡保持清醒?按照導演的構想,就是每個人都必須有一個專屬自己的totem(圖騰),那是一個自己才能辨認的信物。帶著totem 入夢,就可以強有力的佐證:我在夢中,不要忘了回到現實。(PS. 這是吻合經驗的具體象徵。許多人作夢, 作作作,作得迫不及待想繼續下去之時,突然發現某件事情、想起某處破綻、瞥見某個影像不對勁,夢境就開始碎了、模糊了, 如同見著了自己的totem。)

至於當你覺得「夠了,我想離開了」,如何從夢裡醒來?一個方法是別人給你一個kick,另一個是夢中的你「死」了。問題是, 夢裡待久了,一切都這樣美好、這樣盡合人意,何必走?這時你會害怕「死」。即使別人一直告訴你「除了死,你無法脫離這個夢境」,但你依然不敢,甚至不願意。

「夢」和「現實」怎麼切換、貪執與totem 怎麼對抗,就是導演丟出來的第一顆石頭。

第二顆大石頭,則是意念的力量。

一個小小的、簡單的念頭,會在人的腦海裡漸漸發酵、茁壯, 甚至界定了人的一生、決定了日後命運。這也許符合原來設計inception 者之意,但也許始料未及,岔出了突變發展。就像男主角為心愛的妻子所作的inception。明明是善意的,卻變成妻子永遠不願再放手的執念,埋下了她最後走向悲劇的引線。

這一條線索特別有趣。因為無論如何, inception 只是一個開端,往後這個念頭會長成什麼樣子,完全和個體本身相關。男主角在對日本企業家作extraction 時,失敗了,潛意識裡的妻子作梗固然有份,但關鍵是企業家有著銳利的判斷,他單從地毯就識破了真假虛實,逼得男主角落荒而逃。反過來,當男主角潛入日本競爭對手的層層夢境之後,看是成功了。但驚濤駭浪出來的東西,也不過就是讓那位澳洲的年輕接班人擺脫父親的陰影,讓他重新思考「如何作我自己」,而不只是「如何作成像我爸爸一樣成功的人」。

人是如何受到意識左右的? 人自以為的自由意識中,有多大的比例是真正自由?佛教裡講到人的意識,堂堂列了八項。且不算inception 加進來的這一識, 人不是早就受到了感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的影響、受到了心念(意識)的影響、受到了偏執成見(末那識)的影響,乃至於受到了藏在基因裡、沒有人知道從何而來的根性習氣(阿賴耶識)的影響?

不妨這樣問,即使男主角不對妻子作inception,以她的個性,難道不會有憂鬱症或其他的偏執症嗎(像電影《真愛旅程》〔Revolutionary Road,2008〕裡的那樣)?同樣的,即使那位年輕接班人不被潛入夢境,難道他就沒有機會去思索「父親的企業和自己真正想要的未來到底有何關聯」?男主角這麼精明、這麼厲害,但關鍵時刻仍要團隊伙伴出來提醒「你的內疚感塑造了你妻子,她才會這麼強大。她的念頭毀了自己,你不必對此負責。

如果這次要成功,你必須原諒自己,坦然面對內心的她」等等,這時,他才總算有能力讓一切過去。

男主角、日本企業家,靠自我覺察的判斷力脫離了夢境。男主角的妻子,則是靠自我覺察的判斷力反向選擇了夢境。那麼, 這就顯然意味著,在夢境之上, 在inception 之上,在意識與潛意識之上,仍可竄起一股超卓而頑強的力量突圍,如同《心經》裡說的「……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從「眼界」,從眼睛所看到、所構築而成的這個世界,到眼界之外的耳界、鼻界、舌界、身界、意界、色界、聲界、香界、味界、觸界、法界、眼識界、耳識界、鼻識界、舌識界、身識界、意識界等等,都能在閃現的大智慧中被一掃而空, 破除包含inception 在內、把人團團糾纏住的種種虛幻。從這部電影,是不是可以得到這樣的啟發?

有些電影的結局很有趣;有些電影所引發的問題,比它的結局更有趣,這部電影很明顯的屬於第二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