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資通業 服務、智慧並重

賴義中 2014/06/03 13:39 點閱 2854 次
台北國際電腦展3日盛大開幕,吸引全球各地關注ICT產業最新趨勢的人才前往參觀。(photo by 賴義中/台灣醒報)
台北國際電腦展3日盛大開幕,吸引全球各地關注ICT產業最新趨勢的人才前往參觀。(photo by 賴義中/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賴義中台北報導】「未來可能不再叫電腦展了!」台北市電腦公會理事長童子賢3日在台北國際電腦展開幕典禮上致詞時表示,在手持裝置持續成長、穿戴式裝置興起的潮流下,未來資通訊產品將不再只有電腦,產業應專注在軟硬結合上。他呼籲政府應發揮公權力,改善法規、留住人才,並規畫結合智慧與資通訊產業,把資通訊產業的餅做大。

國際ICT產業年度盛事─台北國際電腦展3日於南港展覽館舉行開幕典禮,副總統吳敦義、經濟部長張家祝、外貿協會董事長王志剛與童子賢等均出席致詞。

童子賢觀察,2007年是全球資通訊產業典範變化的分水嶺,自該年起,智慧型手持裝置取代個人電腦地位,並席捲全球,年銷售量超過10億台,已完全改變人類互動生活及生態,人與人維持關係的成本,不復過往高昂。

隨著新興市場國家對此類產品的需求增長,平價手持裝置在未來3、5年,仍可享有雙位數的年成長率。面對這項趨勢,童子賢指出,未來全球資通訊產業將朝向區域化發展,甚至能有以千億為單位的年成長趨勢,而誰能勝出,不再僅取決於產品的規格或特色,還須囊括經營模式、服務定位和應用的深度。

其次,童子賢認為,只要把產品和服務做到極致,處處都是機會。台灣資通訊產業憑藉大量生產及全球運籌,在過去20年間奠定資訊王國地位;但同時也有人專注在服務層面,技術或許不是最先進,也不追求訂單量,但靠著將服務和產品盡善盡美的經營模式,擦亮招牌,同樣有聲有色。

他強調,台灣即使面對大環境變化也不必悲觀。以PC或NB產業為例,即使面臨典範轉移,全球每年仍有1.5億至1.7億台的需求,一個大廠成功,不代表另一個大廠就沒有機會,台廠只要懷抱熱誠用心經營,仍會有好成績。

童子賢對政府也提出2項建議。他說,台灣資通訊產業最大的資產,其實是許多勇於開創、思考、無畏改變的人,才造就過去30年來的成功;但環顧現今法規及環境,仍有諸多待改善之處,因此政府除應以更高視野,調整不合時宜的法令外,也應把餅做大,創造並留住產業人才,使員工分享成果。

此外,他建議政府應注意智慧化趨勢,如智慧城市、智慧醫療、智慧商業等創新資通訊應用,配合4G建設,在台灣各地建立場域,為台灣企業在高速行動網路時代建立新的商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