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杜胤廣台北報導】「我生命中有兩種力量,一個是爸爸給的視野,一個是上帝給我永不放棄的信心。」身障畫家張瑞英說,因小兒麻痺影響身體右半邊的功能,作畫時僅能依賴左手,但她靠著基督信仰,突破身體障礙,習畫22年來,巧妙地在畫中展現台北街景,更展現出自己的信仰歷程,與畫作中獨特的心靈對話。26日,伊甸基金會為張瑞英舉辦個人畫展,展出近10年來的作品。
張瑞英的創作來源,大多是生活周遭的大自然環境,或聖經故事結合現代街景的想像畫。她的用色大膽、亮麗,且在人物、風景的描繪技法上,簡單、直接,雖然用色大膽,且能清楚呈現人物景致,卻顛覆了油版畫在古典寫實派的風格,創造出她個人獨樹一格的活潑快樂畫風。
以作品《最後的晚餐》來說,她就將新約聖經中,耶穌被出賣前,與門徒共用晚餐的畫面,放在你、我都曾接觸的街景元素中,不論是草地、電線杆或大樹、水溝等台灣街頭景象,希望能告訴觀眾不論在何時何地,耶穌對世人的愛,永不改變。
張瑞英一出生就罹患小兒麻痺,造成右半邊身體萎縮,生性害羞、不擅言辭的她,不僅在成長中遭遇許多挫折,但她的家人發現她的藝術天份後,便送瑞英到伊甸美術班學畫,憑著信仰,張瑞英從民國81年開始學畫,22年的作畫生涯中,信仰帶給她改變,也呈現在她的畫作中。
從小生長在台北的張瑞英回想起小時候的生活,她說,以前建築師爸爸總會帶著自己在市區散步,讓她不因為身體障礙而錯失身旁的風景,而這也成為自己學畫的力量來源,雖然身體行動不便,但她仍不斷地走訪台北市各個街頭,尋找作畫題材。她認為,這一切都是上帝在幫助她,指引她一生所要走的道路。
台北市萬芳啟能中心主任謝清桂表示,張瑞英一開始的學畫過程中,不論在用色與構圖,都給人一種「陰沉」的感覺,且不愛與人接觸,但直到她開始創作時,信仰的力量不僅扮演著創作與人際關係間的「橋樑」,更讓她開始大膽用色,將台北街頭發生的動亂狀況,呈現出不一樣的觀點。
「那些你走過我走過,但我看到不一樣的風景」,張瑞英個人畫展將從5月26日起至6月8日於兩廳院文化藝廊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