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校園 與青年對話

陳清泉 / 文字工作者 2014/05/23 18:34 點閱 1558 次
總統與學生對話,雙方都能展現理性而非辯才,唯有彼此尊重, 才有理性溝通的空間。(photo by pedist on Flickr-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
總統與學生對話,雙方都能展現理性而非辯才,唯有彼此尊重, 才有理性溝通的空間。(photo by pedist on Flickr-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

馬總統520 就職6 周年演說的主軸,將回應青年關心的重大議題,並刻意安排在校園與學生對話行程。總統願意走進校園與學生雙向溝通的作法應予肯定,但作法上顯有不足之處。

「共」猶如此

同樣是與學生對話、溝通, 對岸在學生發動反服貿學運後, 國台辦為加強瞭解台灣學生的想法,張志軍近日前往浙江大學與就讀的台灣學生一起排隊打飯、餐敘,與習近平在包子店排隊用餐的親民作風如出一轍。

共產國家的領導人都願意這麼做,我們民主國家的元首又怎麼做呢?

學運落幕後,馬總統接連參加由國民黨舉辦的青年公民論壇、接見社會企業創業青年,看似總統展現誠意、溝通意見,實則有找來政治立場挺藍學生取暖的意味,與青年的互動總有隔層靴的疏離感。

廣納異己擴大對話

參與太陽花學運的成員來自四面八方,不僅有學生,也有在社會各階層就業的青年,政府要傾聽年輕人的心聲,不光只是瞭解青年人對政策的想法,也必須要有接納異議的胸襟,擴大對話對象,才能廣納意見,達到雙向溝通的效果和目的。

否則,總統安排與學生對話行程,只會招來濫用國家資源之譏,政策宣導之諷,一如行政官員前進校園宣傳服貿,得到的是反效果,對學生仍是一團迷霧。

營造親民印象

如今為推動自由經濟示範區, 馬總統選擇具有國際醫療發展潛力的中國醫藥大學,舉行520 就職演說和記者會。如果如同學運期間召開的記者會、虛晃一招, 勞師動眾只會引來負面評價,更會加添學生疑慮和反感。

與其如此,何不改變作法, 就職演說和記者會就在總統府舉行,結束後,選擇社區活動中心,與所有藍、綠,及學運青年, 以「聊天」的方式進行對話,營造開放、親民的印象?

總統與學生的溝通決定成敗的關鍵是態度,馬蘇會透過媒體呈現的是朝野政黨領導人的論辯,並非溝通意見。國安特勤與主辦單位為應付可能的騒動或滋擾,可在事前言明遊戲規則,願意接受會場規範者,才得進場與會,過程中任何干擾活動進行或有不良企圖者,一經發現必須強制離席。

放下權力傲慢

總統與學生是對話,在上位者應傾聽聲音非駁斥觀點,學生也應尊重總統的公民身分,雙方都能展現理性而非辯才,唯有彼此尊重,才有理性溝通的空間。

馬總統各項政策說帖滿是八股,總是一廂情願地用官方說法,試圖為政策辯論,卻無法用庶民語言貼近民意,「有溝沒通」才造成政府與人民的隔閡。移樽就教必須先放下權力的傲慢,馬總統何妨走出校園進入社區,擴大與學生、社會青年對話,才能夠拉近政府與民眾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