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主席蘇貞昌在卸任前拋出憲改議題,要求增加立委議席至兩、三百席,讓更多弱勢和青年可以進入國會。
問題是,社會普遍對立委的觀感不佳,318 學運就是因立院議事效率不彰而起, 民眾將會如何看待蘇主席倡議「擴大立委席次方案」?
現行113 名立委是幾經波折才修憲通過,意涵著國、民兩黨的政治算計。1997 年精省時,為解決省議員的出路問題,民進黨主張立委席次增加至250 席,國民黨則主張增為200 席,妥協後訂為225 席;2001 年民進黨訴求國會改革,要求立委減半; 2004 年林義雄為達立委減半目標,在立院前禁食,最終促使各界同意修憲減半。
如果之前的減半是改革, 那麼現在又要增加立委人數,豈不成了反改革。若為了要符合先進民主國家的標準而增加立委人數,這個理由也過於牽強。
以美國為例,參議院由各州選出2 名參議員,計100 名;眾議院則依照人口比例, 各州至少有1 名眾議員,大約為每60 萬選民1 名眾議員,計435 名。
我國以每30.8 萬人分配1 席立委,連同不分區立委合計113 名。美國人口3 億1510 萬,參眾議員合計535 名,平均每588,785 人1 名國會議員;我國人口2,300 萬,平均每203,539 人1 名立委。兩相比較,我國在立委民意來源或人數與人口比例,都優於美國。
國家為養一個立委一年至少要花費874 萬,若以立院「委員問政業務」預算科目計算,103 年度預算為13.77 億元,每名立委平均分配1218.6 萬元,換言之,人民需要支出1218 萬元以上的稅額,才能負擔1 名立委的問政開銷。即使只以立委人事費用支出來看,103 年度支出8 億4359 萬元,平均每名立委每年可領746.5 萬元。
國會改革的關鍵在提升議事效率,不在席次多寡,如果113 名立委已呈現杯葛議事、罷占主席台、癱瘓院會的諸多亂象,席次「加倍奉還」國會更亂,屆時,恐怕以社會領導政治,以社運推動政治改革的「島國前進」, 將對立院「加倍奉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