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

政策引爭議?重點在欠缺溝通

居隱 / 社工師 2014/04/06 19:29 點閱 2085 次

這些年,台灣官員開放狂牛症疫區的牛肉進口,實施二代健保徵收補充保費,有意通過兩岸服務業貿易協定,引起不少爭議。

筆者觀察這些爭議都有共通點:實施前的宣導不夠,造成大部分民眾不清楚政策內容,覺得官員沒詢問民眾意見,不受尊重,尤其影響生活權益更是氣憤。

或許官員考量國家安全、慣例,不便向民眾透露;或希望搶時效,實行民眾不喜歡,卻會影響未來的重大政策,沒必要先向民眾報告。但大部分政策跟民眾的生活密切相關,有不需跟民眾溝通的必要嗎?

像是筆者身為有社工師證照的文字工作者,在二代健保施行前,早就得知會從「執行業務所得」項目,包括稿費、版稅、演講費收補充保費,決定製作作品投稿,說明徵收方式得到稿費,並提醒認識的文字工作者注意,也決定努力製作作品拚經濟,提供更多補充保費,扶養有醫療需求的民眾。

但健保局宣傳時只提到執行業務所得,台灣作家及文字工作者哪聽得懂?直到作品被退稿多次,終於順利發表得到收入,發現被收取補充保費,才知道官員制定時,沒注意到大部分文創工作者的收入有限,感覺辛苦付出的成果被人搶走,這種感覺會好嗎?

再像是兩岸服務業貿易協定將開放中國大陸資金,投資不少行業,但很少人知道,也會開放投資設立長期照顧服務單位,不少社工得知後擔心社福太商業化,排擠貧窮的服務對象使用服務機會,積極參加遊行表示抗議。

既然學校、住宿型長期照顧服務單位規劃活動,常會在佈告欄貼訊息,也跟學生代表、入住服務對象溝通,尊重他們的權益,就像小型的官民互動社會關係。為何官員不在制定、施行政策前,多跟一般民眾溝通?

因此筆者希望官員宣傳政策、邀民眾參加政策說明會前,思考該如何說明才可讓民眾了解;也別再以經費有限理由,沒積極宣傳,畢竟筆者有時主動依政策內容,在相關網路討論區努力發文宣傳,過程幾乎不用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