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看見台灣 邀齊柏林開通識課

方家敏 2014/02/24 15:17 點閱 3051 次
導演齊柏林、台大校長楊泮池與年輕學子合照。 (photo by方家敏/台灣醒報)
導演齊柏林、台大校長楊泮池與年輕學子合照。 (photo by方家敏/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方家敏台北報導】「課本上介紹的闊葉林、混合林、針葉林,如今到了阿里山只剩下檳榔樹、茶葉和賣土產的歐巴桑。」《看見台灣》導演齊柏林演講24日在台大公共論壇上,以慎重又不失幽默的口吻談及電影中台灣土地的破壞,以及普遍存在的山區超限利用、廢水污染等問題。台大校長楊泮池楊泮池邀請齊柏林到台大開設通識課程,並讓各系所的教學真正「看見台灣」。

導演齊柏林說,台灣是全世界前18名最缺水的國家,但過度開發山林已經間接影響到水庫的生存,淤積已達70%。在花蓮的山區到處佈滿水泥礦場,每個村莊都不只一個工廠,且外銷水泥價錢大多比內銷更便宜。齊柏林說,這種高山密集性開發並不是只有清境民宿或水泥廠,河川汙染也不是只有後勁溪或是桃園觀音海岸,而是全台普遍存在的現象。

「翠巒從海拔1200到1600公尺都是高山茶,所有土地都超限利用,只要大雨一來就會造成落石坍方,產業道路就會被阻斷,民眾的生命財產付諸東流。」齊柏林說,每次要介紹外地遊客到阿里山都覺得很不好意思。在書上念到山上有闊葉林、混合林、針葉林,但在阿里山的低海拔地區只看到檳榔樹,中海拔是茶葉,高海拔也沒有什麼阿里山的姑娘了,只剩下姑娘的媽媽在賣土產。

另外針對爭議不斷的蘇花公路,齊柏林質疑,這真的是一條友善環境的公路嗎?他認為,台灣社會經常各持己見,沒有針對重要議題討論,「開條公路對環境影響非常大,遠比種果樹、高山茶的問題還嚴重,因為它會削弱山林支撐土石的力量,造成坍方。」所以瑞士、日本都選擇以高山纜車的方式來保護山林、以及民眾的生命財產。

齊柏林說,他曾透過攝影展、演講、出書等方式宣揚環保理念,成效並不好,因為年輕同學不愛聽嘮嘮叨叨的演講。但拍一部電影預算要6千萬,他想,我是一個公務員,如果我有6千萬應該要買房子、退休、環遊世界,我為什麼要拿去拍電影?

「我當時每天都心想隔天就去辭職拍電影,但看到一家老小都等著我養的時候,心裡又放不下。」他說,這個念頭不斷在心中萌芽,直到莫拉克颱風喚起他的使命感,才下定決心去拍電影,結果一舉締造2億5千萬票房、超過1百萬的觀影人次。

齊柏林表示,今年將要做公益放映,他將從票房收益中撥出500萬元來進行公益播放,之後也將接受世界各地電影節的邀請。台大校長楊泮池則是希望邀請齊柏林到台大開設通識課程,讓學生能夠對台灣的土地有更深刻的認識,也讓各系所透過專業去解決實際面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