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公益新聞好幾次,但今天終於問出心中的疑問,做公益就是要協助弱勢者脫離弱勢、貧窮者脫離貧窮,但不管捐錢、捐物資或捐其它,有很多公益行動並不能達到此目標,「捐多少都沒用,不如不捐」的心態就產生了。
救助協會副秘書長葉夙珺回應,公益有預防性、教育性、急難性、長頻性等分別,並非每一種都能完全達到脫離弱勢與貧窮的目標,甚至有些人一可能注定一輩子或半輩子就是處在弱勢處境中,例如身障者、老人家…。有些需要是有「時效性」,也就是現在不救,大概也沒機會救的意思,例如重大醫療事故,或是金融海嘯讓老爸老媽瞬間失去工作等。
總而言之,請大家做公益的心別被熄滅了,社會真的有很多「需要」,然後說不定哪天我們自己也「需要」。
今日成果
1. 厄瓜多要重啟油田 雨林恐不保。
2. 與超商合作配送 食物銀行援偏鄉。
3. 反核遊行 柯一正:上街一天就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