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震生:兩岸和睦相會 舉世矚目

李慕義 2014/02/12 21:57 點閱 2820 次
圖說:陸委會主委王郁琦11日至大陸進行「王張會」,建立兩岸溝通機制。(photo by 維基百科)
圖說:陸委會主委王郁琦11日至大陸進行「王張會」,建立兩岸溝通機制。(photo by 維基百科)

【台灣醒報記者李慕義台北報導】針對陸委會主委王郁琦至大陸進行「王張會」,政大國關中心嚴震生教授7日受訪時,回顧兩岸官方交流歷史指出,兩岸關係近年總在往前走,而非倒退,令國際羨慕。他表示,這一次的會面,包括《BBC》、《紐約時報》等國際媒體都稱這是65年來兩岸第一次有部長級的官員「進行會議」,具有重要的意義。兩岸和平在當前風雲變化下,格外珍貴。

政大國關中心嚴震生教授7日參加《醒報現場》節目,接受台灣醒報社長林意玲訪問。回顧兩岸官方交流歷史,嚴震生說,20多年前,我國的海基會與海協會已經展開談判,讓許多韓國人非常羨慕。韓國人認為儘管我國是用「白手套」式的非官方代表進行談判,但已經有許多實質進展。

【南北韓互動脆弱】

反觀南韓在此之前,雖然韓國前總統金大中曾訪問過北韓,還因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以及一些南北韓實質的交流成果,但表面上看起來光鮮亮麗,實際上互動的基礎非常脆弱。

嚴震生表示,相對於南北韓關係,我國則是從經濟交流開始,有台商至大陸發展,進而產生一些文化交流,雙方看到了兩岸關係的實際需要,慢慢建立一些機制。從過去非官方介面的海基會與海協會,到今日正式官方介面的陸委會與國台辦的會面,有很大的突破,儘管時間看起來很長,但是一步一腳印,總在往前走,而非倒退,這對兩岸關係來說非常重要。

他還指出,以台灣過去10多年來的處境,面對中國崛起,經濟實力強大以後,籌碼其實並不多。過去在民進黨執政的時代,還希望能創造一些衝突,來改變現狀,但現在台灣跟中國大陸的關係其實已經密切到無法透過衝突扭轉。

嚴震生認為,馬英九政府正視到台灣很多問題其實都需要先跟大陸協調解決,而不是透過國際關係來處理,因而走出具有兩岸和平氣氛的一條路。

【最難的一段路】

嚴震生說,美國的政治智庫曾告訴他,到聯合國最難的一段路是經過北京,絕非華府。因此,許多國際事務,包括簽訂FTA,都是因先跟大陸取得了ECFA之後,我們才有機會跟紐西蘭、新加坡、智利等中國已簽訂FTA的國家接觸。

嚴震生說,如果今天找到問題的癥結所在,跟大陸的問題處理好了以後,後續的經濟、國際議題就會比較容易處理。大陸的對台政策從「促統」到「只要防獨就好」,在國民黨上台之後,不會給大陸創造出新的難題,也使兩岸氣氛趨於平緩。

嚴震生說,這一次包括《BBC》、《紐約時報》都報導,是65年來兩岸第一次有部長級的官員「進行會議」,這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因為這並非僅像台灣經濟部官員在有很多國家代表與會的APEC跟對方官員「坐下來談談」而已。

【未來將有穩定機制】

談到兩岸發展的未來趨勢,很多人懷疑王張會是不是為了馬英九總統可以參加今年在北京舉行的APEC會議而「鋪路」?嚴震生認為,這其實不太可能發生,比較可能的是未來會有一個比較穩定的機制來處理兩岸的問題,也可能是互設辦事處,這都比過去海基會、海協會等「白手套」來處理事情要好得更多。

嚴震生指出,今年是2014年,外界會聯想到1百年前的一次世界大戰與兩個甲子前的中日甲午戰爭,也會對東亞地區有很多未來情勢的想像。台灣所扮演的角色,從過去的東海和平倡議,到現在比較穩定的兩岸關係,對國際社會是一個很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