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海底生物 2100年將變少變小

莊瑞萌 2014/01/03 17:49 點閱 3176 次
2100年時,全球海底生物將減少5%,而海洋生物的體型為了生存減少耗能,體型也會縮水。(photo by  UrbaneWomenMag on Flickr-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2100年時,全球海底生物將減少5%,而海洋生物的體型為了生存減少耗能,體型也會縮水。(photo by UrbaneWomenMag on Flickr-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綜合報導】氣候變遷的魔爪也延伸到海底了!來自法國、英國及加拿大與澳洲等國專家的研究團隊以最新的氣候指標預估,全球各地的海洋生物在2100年時數量將減少5%,光是北大西洋的海底生物,就將減少38%。屆時,海洋生物為了生存減少耗能,體型將會越變越小,連帶影響到原本的漁獲來源。

根據國際團隊的研究,首先以最新8種氣候模組預測2100年海底食物的供給變化,再觀察海底生物質量產生的變化,發現光棲息在北大西洋海底生物中,就約有38%的生物數量將減少,主因是棲息在海洋表面的植物及生物數量減少影響到在海底棲息的生物營養來源,最後也會連帶影響到漁獲量。

加拿大紐芬蘭紀念大學研究者強斯表示,這次研究發現受影響的生物,即使生活在海底4公里下的生物也無法倖免,主因應歸咎於氣候變遷,包括洋流減緩與因溫度而造成海水的分層現象擴大,都會影響到營養來源數量,例如原本在海面的生物因缺乏營養物,在海底以海面生物為食物來源的海底生物,則間接受到影響,他說,「受到波及的範圍是全球性的,只是在北太西洋會出現起起伏伏。」

根據預估,受到影響的範圍程度全世界雖然都不一樣,但是大部分都會遭到破壞,其中8成以上海底,包括冷水珊瑚礁與海底山及海底峽谷的範圍都會遭受波及,另外,海洋生物的體型也會變小,以減少能量的消耗來求得生存。

這次的研究也發現,大西洋、太平洋及印度洋的海底生物數量都會減少外,生物體型會變小,唯獨在北極洋海底生物的數量,反而會逆勢微幅增加。
本次研究結果刊登在《Global Change Biology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