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方家敏綜合報導】12萬青年在1個月內陸續回歸衣索比亞,讓國內青年失業問題雪上加霜。沙烏地阿拉伯政府為了解決勞工結構失衡問題,遣返非法移工,衣索比亞首當其衝。但衣國的民生凋敝,12萬青年先後回國讓失業問題更加劇。不少人急著想移民到蘇丹、或到海外找工作,國際勞工組織呼籲衣國政府應建置正常移民管道,讓勞工自尋出路。
沙烏地阿拉伯身為出產石油的大國,從1930年代晚期就開始有鄰近地區的移工進駐;1970年代發展經濟建設,更是有大批來自非洲、印度、印尼、泰國、菲律賓、尼泊爾等國的工人移入。到了2013年國內的外籍勞動人口已達750萬人。其中地位最高的工人來自西方、中東他國與沙國本地,接著是印度、東南亞,非洲勞工被視為最「劣等」。
【衣國勞工遭歧視】
這些多為非法的外籍勞工雖然為沙烏地阿拉伯創造經濟奇蹟,卻也被視為造成國內勞工結構失衡、犯罪率提升、浪費本地資源的元兇。日前,沙烏地阿拉伯政府為了重整社會面貌,決心大舉驅逐非法移民,並要求各個移工來源國的政府必須確保不再有非法移民流竄到沙國打工。
《衛報》指出,衣索比亞的移工在沙烏地阿拉伯特別不受歡迎,且有酗酒、嫖妓的惡名,被當地視為罪犯。甚至連其他國家的移工都指出,衣索比亞的移工總是隨身攜帶長刀,還曾經闖空門、砸車,是非常危險的人物。儘管沙國政府聲稱,遣返非法移工並不針對特定國家,但仍率先以衣索比亞開刀。
【回國出路難找】
衣索比亞的12萬移民遭大批遣返,且被衣國政府禁止再到中東國家工作。但由於衣索比亞的民生凋敝、青年失業率高,有9千多萬人每日平均所得不到2美元;再加上今年的雨季短,農產收獲不豐,連原本住在衣索比亞的人都找不到工作。《半島電視台》指出,有不少人因此打算移民到經濟發展相對較好的蘇丹工作,或是前往海外打工。
儘管回到家鄉後工作難找,但仍有不少人鬆了一口氣。一名23歲的女性說,「我為沙國的雇主工作兩年,一周要工作7天,每天20小時。他不但沒有支付我應得的薪水,甚至還要兼差照顧他的親戚,且不時會受到雇主的性侵。」她被人蛇集團騙到沙烏地阿拉伯當奴隸,如今能回到衣索比亞,她感到很高興。
國際勞工組織(ILO)駐衣索比亞辦公室主任歐庫托表示,大部份的衣索比亞移工都沒有受過教育,且缺乏特殊專長,有的甚至連家事也不會做,因此工作環境大多不佳。有鑒於不少到海外工作的移工,因缺乏法律保障而受到非人待遇,ILO正在幫助衣索比亞政府建置完整的海外移工管道,讓他們在法律的保護下能得到基本的薪資、休假,並提供正常的申訴管道。
針對打算在衣索比亞工作的年輕人,政府官員表示,由於被遣返的非法移民人數遠超過政府預期,因此政府必須要安置青年,並為他們創造就業機會,首要任務就是擴大農地,提高農業產量,達到糧食自給,也讓青年工作有著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