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羅佳旼台北報導】「某日報的動新聞雖設18禁限制文,但青少年會欺騙自己已滿18而點進去看。」台北市府兒少諮詢代表成瑋盛說。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勵馨基金會、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等民間團體6日召開記者會,指出媒體、網路充斥18禁的訊息,如何教導閱聽人正確解讀媒體資訊已成當務之急。
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台少盟)6日發布國人認為不宜給兒童、青少年觀看的18禁媒體訊息前三名,分別是「以圖片或動畫描述暴力行為」、「以圖片或動畫描述性行為過程」、「有褻瀆、粗鄙字眼或對白有不良隱喻者」。台少盟秘書長葉大華表示,兒童、青少年接收資訊後,造成的後續影響很大,如第三名的語言霸凌,在國外已發現造成青少年自殺率增加。
台少盟、勵馨基金會及台灣媒體觀察基金會皆提出,如何讓閱聽人懂得分辨媒體傳來的訊息,不照單全收,落實媒體識讀教育是當務之急,台灣媒體觀察基金會李子瑋表示,國外很早就在做媒體識讀教育,例如英國在幼稚園時,就會透過圖畫書告訴小孩媒體製作流程。
李子委也指出,學校內的媒體識讀教育只重書面的教導,用於應付考試,但無法融入生活,老師若無媒體教育素養,也無法帶領學生正確解讀與分辨媒體訊息。他指出,今年已和國教院合作,將媒體識讀教育納入校長及主任的培訓,也計畫明年能擴及到老師的培訓,但遺憾的是教育部無法提供經費,目前基金會仍在尋找願意合作的單位。
儘管教育部已將媒體識讀教育納入12年國教課綱,但明年並無編列任何預算在培養媒體識讀教育,勵馨福爾摩沙女兒獎得主林思華表示,網路上很容易取得各樣的腥羶資訊,男同學間會相互詢問,「你今天有看好看的東西嗎?」,學校在教學生識讀媒體時,甚至有教官拿動新聞來教學,她認為這有礙孩童心靈成長。
勵馨基金會執行長紀惠容指出,過去對媒體的管制是他律占多數,例如新聞局等,但隨著媒體倡導新聞自由,他律逐漸減少,剩下的就是媒體的自律和公民的識讀教育。但媒體的自律性差,例如網路上任何18禁的新聞,只要閱聽人自己「滿18」就能看,等於是將自律權交給他人。
紀惠容也表示,「如何培養青少年有辨識能力,教他們解讀資訊,」有待全民識讀教育的用心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