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升等各大學自審 三年內達成

章文 2013/10/24 11:50 點閱 4329 次
倪周華指出,唯有落實教師升等由大學的自審「多元升等」作法,才能使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做到符合國際力、就業力、創新力與跨域力等五力多元的學術競爭力。(photo by 主辦單位提供)
倪周華指出,唯有落實教師升等由大學的自審「多元升等」作法,才能使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做到符合國際力、就業力、創新力與跨域力等五力多元的學術競爭力。(photo by 主辦單位提供)

【台灣醒報記者章文台北報導】針對大專教師升等制度的單軌化所造成的師資僵化與人才培育的問題,教育部表示,要在民國105年底前要求全國大專院校負起自審升等的責任,配合此一目標,將推動「教師法」等修法工作。希望通過升等教授制度的改革引導大學發展特色、重視產學合作與多元人才培育。

教育部高教司專內委員倪周華24日在「高等教育評鑑論壇」座談會中指出,我國在教師升等制度上一向只有單軌制度的「自審」與「非自審」,且自審的學校以台大、成大、清大、交大等優秀大學為主,在176所大專院校中,有三分之二學校,都是採取非自審作法,不但增加了教育部的負荷,也使得大學自主化發展受到限制。

倪周華指出,唯有落實教師升等由大學的自審「多元升等」作法,才能使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做到符合國際力、就業力、創新力與跨域力等五力多元的學術競爭力。
他解釋,多元升等的評審方式是在審學術專門著作以外,也可以審技術報告或產學合作,以及審教學成果等表現,就可以讓大學教師升等為助理教授、副教授或正教授。

他也指出,政治大學講座教授錢致榕曾在撰寫教育部「人才培育白皮書」中提出,高等教育課程應依性質分為「研究型」與「實用型」兩種教學型態,才能滿足未來國際人才需求。因為目前的教師升等制度太偏學術價值,輕忽實用技術,使得多年來教育部期待推動發展學校特色、培養多元人才以追趕國際學術趨勢的目標,產生斷裂。

倪周華進一步舉英美各國實施三軌以上升等制度為例,表示將以「教學研究型」與「技術實務型」來推動多元升等制度(助理教授、副教授或正教授),以引導大學重視學校特色,產學合作與多元人才培育。

他說,今年已有中興、東華、逢甲、東海等28所學校開始試辦升等自審制度,明年則會有40所學校加入,預計105年底讓所有學校都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