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

經濟還要悶到何時?

林建山 / 環球經濟社社長兼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 2013/10/22 12:04 點閱 2899 次

9月「政盪」兩黨互動不良的同時,對外經濟也發展出現重大頓挫,即9月貿易出口大幅衰減,以致頓時引起關心國事的有識之士,都紛紛關切,這樣子的情勢發展,會否讓已經延滯達兩個整年的台灣悶經濟,再繼續拖拉擺盪下去?

最新統計顯示,2013年9月台灣出口252.5億美元,較上年同期衰退7%,呈現「下墜窘境」。「9月衰退」所呈現的基本特色態勢是「亞洲溫、歐美冷」,除歐洲之外,台灣的五大出口市場,包括中國大陸、日本、東協盡皆大衰退,減幅都超過8%,尤其對中國大陸出口竟然大幅衰減到100億美元以下,影響最大。

出現「保2危機」

在出口品項上,光學器材及光電產業、面板、LED等產品,衰退23.3%,汽柴油等礦產品也掉了二成;過去十年來出口主力的工具機產業機械產品,也因中國需求及日圓情勢,九月衰退年率達9.1%,是令人驚心的連續12個月負成長。旺季竟然不旺尤其令人擔心:究竟2013年台灣經濟成長,是否真要出現「保2危機」?

如今,歐美仍未真正從金融海嘯中復原,但新興國家經濟將隨QE退場而褪色,近期表現幾乎都未如預期,特別是中國經濟遽然放緩,基本面轉趨惡化,其國內投資及消費亦轉趨保守;全球經濟的「輭弱成長」,益發使得台灣出口動能為之大緩減,不利整體出口擴增,這樣的情勢發展,不但2013年台灣經濟成長率既保不了2,恐怕到了2014年上半年,出口情勢都看不到會有任何好轉跡象。

還要悶多久?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大家馬上會聯想的一個問題自然是:究竟台灣「悶」經濟,還會因此悶多久呢?

當然,出口困頓衰頹,不應該是造成台灣經濟悶下去的唯一原因。另有兩個同等重要的關鍵變數,必須同時予以考量的,一是國內投資情勢的持續不振,一是大家原本預想可以取代製造業成為台灣新階段經濟火車頭的服務業,也同樣不能給予經濟帶來任何明確的正向振作訊號。

國內投資,當然包括政府公共部門的基礎建設投資及民間部門的產業投資;在過去三個季度的發展狀況,其實也都不令人樂觀。

公、民投資皆不旺

政府公共投資,因為特別預算執行高峰已過,設定2013年名目金額3,839億元(負7.20%),2014年規模3,856億元雖與2013年相當 (微增0.45%);公營事業名目投資設定金額為1,931億元(負0.55%),2014年為1,959億元(小增1.45%),併計民間投資並剔除物價後,所呈現的實質成長態勢,恐怕直到2014年都不會有任何讓人驚喜的轉變。

而民間部門的投資,2013年以來,只有台灣最具技術優勢的半導體產業在加速擴充高階製程,其餘民間企業的投資力道,都因為受制於不斷高升的「社會成本」而顯得極其遲鈍且疲弱,可謂是「有意願但根本無法具體行動」,全年民間投資成長,最近已被向下修低1.30個百分點。

即連從去年下半以來就在社會喧囂塵上的台灣鮭魚返鄉回流投資,直到今天都還卡在「土地取得」與「社會回饋金需索」的抗爭阻擾之中,更遑論其他任何重大產業投資大案件,有何令人感覺亮眼的動靜了。

服務業在台灣的發展,一直不能真正形成氣候,以至不能看到有任何重大的突破前進徵兆,固然政府政策態度與措施,不夠積極有力,造成服務業領域新的民間投資長期裹足難前之外,最近尤其是事關未來前進亞太、邁步全球的先發行動的「兩岸服貿協議」,竟然也可以在「王金平體制」的無厘頭「立法院障礙」之下,完全停擺長達四個月以上時間,更使得服務業經濟之對外發展,根本處在熄火狀態。

如果在今年第四季之前,兩岸服貿協議還是通不過立法院審查的話,則可以斷言說,台灣服務業起動振興的可能性,將完全破滅,是則台灣「悶」經濟,再拖延個一年兩載,應該也是可以預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