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宣布全面脫貧 貧富不均仍存在

陳是祈 2021/01/05 16:00 點閱 2364 次
中國成功脫離赤貧,但是脫離赤貧背後是更多的挑戰。(Photo from網路截圖)
中國成功脫離赤貧,但是脫離赤貧背後是更多的挑戰。(Photo from網路截圖)

【台灣醒報記者陳是祈綜合報導】中國政府宣布「全面脫貧」,但事實真的如此嗎?中國政府於去年12月初,宣布全面擺脫「極端貧窮」,並稱是令人歎為觀止的成就。根據世界銀行估計,在過去40年中,中國約有8億人陸續脫離極端貧窮,近年中央政府也花費大量公款誓言要「打擊赤貧」,然而仍有人民即使收入超過中央貧困標準,只因城鄉差距巨大、貧富懸殊,產生相對剝奪感,出現「主觀貧困標準」,要如何消除、使用怎樣的政策,是中國需要面對的挑戰。

脫貧政策是否有效

經濟學人報導,中國於12月宣布已經消除國內的極端貧困,然而被宣布脫貧的最後一個地方、位於貴州省的紫雲苗族布依族自治縣,仍有居民埋怨宣佈脫貧「只是一場表演」,「省級領導人突然進到我們村莊,決定我們已經『脫貧』。」

數據顯示,雖然中國對於「脫貧」的標準定得比世界銀行還高(世界銀行將每天收入不足1.9美金定義為「極端貧窮」,而中國的定義則為2.3美金,也比大部分富裕國家的定義標準還高),且自從毛澤東在1978年過世後,按照中國標準,原本高達98%的人民活在極端貧窮中,到2016年已經下降到少於5%,且習近平上任後誓言要剷除赤貧,因此投入大量公款,例如2015年,中央政府用於扶貧的資金,平均每位極端貧窮人口,就獲得了500人民幣(約77美金)。

以紫雲縣為例,政府透過引進現代農業,以及將居民搬遷到人口緊密的城鎮,來讓人民更容易找到工作,藉此脫離赤貧。然而媒體擔憂,一但宣布「脫離赤貧」的目標達到,這些現在農業項目是否還能按照過去的節奏進行?另外,將居民搬遷到靠近城鎮的地方,是否能真的有效讓人獲得工作和醫療福利,依然是未解之謎。

貧富差距產生相對剝奪感

經濟速報報導,雖然客觀數據來看,人們收入的確開始高於貧困縣,但過大的城鄉差距(北上廣大城市與內陸小村鎮),會容易讓人產生相對匱乏感。根據中國的經濟學家研究,農村地區的「主觀貧困標準」約為23美金,即使已經高出官方標準許多,但因為外在環境影響心態,仍有三分之一的中國人認為自己「很窮」。

還有一個問題便是城鄉差距。依照中國數據,「城市貧困」並不算在貧困中,因為城市通常會有更好的社會福利可以幫助中低收入戶,但是從農村遷往城市的移工礙於身份問題,很難有效獲得該有的地區福利。

若要消除「極端貧困」,還有「相對貧困」要面對,對此中國政府需要採取和「消滅赤貧」不同的策略,如分配收入、對富裕階級課徵更高的稅,讓基層勞工可以獲得更好的社會福利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