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戰越熾烈 媒體責任越重大(拾穗)

拾穗 2018/11/06 10:33 點閱 3508 次

2014年柯文哲旋風狂掃台北,沒想到四年後,高雄也吹起了韓國瑜風暴,吹皺了藍綠原先的布局。這是一場非傳統的選戰,議題的設定不再是電視遙控器,而是靠著人人手上的手機跟鍵盤,過去記者是唯一能傳達現場真相的人,現在記者卻被弱化成單純的傳聲筒,這無疑是一種悲哀。

網路搶先看

記者角色的弱化,並不是突然發生的現象,而是網路普及化的結果,過去記者是議題的發掘者,但再多的記者也比不過網路爆料的速度,也因為記者不再能搶得獨家畫面,自然功能性就大為降低,再加上24小時不間斷地播出,讓許多記者的出錯率大為提升,都讓記者的地位每下愈況。

隨著選戰的激烈,我們更可以看到記者被網路左右的態勢更加明顯,許多的解讀如選舉場次的造勢人數、候選人品行,甚至是對政治人物的好惡,記者都取巧的借用網路上的聲量作為寫作的基礎,這固然是反映出社會的聲音,卻往往沒有經過更進一步的過濾跟解讀;加上媒體也畏懼鄉民圍剿跟抗議,以致放送標準隨波逐流、畏首畏尾,不敢有自己的意見,只希望不要被肉搜圍剿。

媒體要挺住

在一個民智已開,民主開放的社會中,記者只能用專業客觀來證明自己,過去記者的頭銜是種權威,現在頭銜只是個隨時要被檢視的箭靶。台灣的政治鬥爭正在從藍綠變為多方競逐,選舉的激烈程度也在不斷提升。記者或媒體如果不能在這股洪流中拿出自己的專業,甘於為人所利用,那終究會有狡兔死走狗烹的一天。

選戰只剩下不到一個月,各區的選舉態勢都呈現拉鋸戰,媒體能否在這段時期當中,保持基本的公正,給予各方適當的版面,將會是一個檢驗的基本標準。可惜的是,各台隨著自己立場的不同,在選擇新聞上也往往呈現一面倒的跡象,連表現的平衡都做不到,又如何讓人相信記者跟媒體會持守專業呢?

當媒體失去了專業,其實也就不過是個美麗的傳聲筒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