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量也重質 葉匡時打造台灣交通願景─專訪交通部長葉匡時(20140613醒報人物現場)

陳昱穎 2014/06/13 18:00 點閱 1951 次
高鐵是個「成功的工程案、失敗的BOT 案」,就工程案來說,它用不到五千億蓋出這樣品質的工程,實在不容易。(photo by 中央社)
高鐵是個「成功的工程案、失敗的BOT 案」,就工程案來說,它用不到五千億蓋出這樣品質的工程,實在不容易。(photo by 中央社)

環宇廣播電台(FM96.7) 醒報人物現場
播出時間:6 月13 日 18:00-19:00
主持人:台灣醒報社長林意玲
受訪人:交通部長葉匡時

開發多元有深度的觀光市場,對各項工程建造非常嚴謹,傾聽 各方聲音,著重溝通協調與同仁品格品格。

主持人(以下簡稱問):今天很榮幸邀請到交通部葉匡時部長來分享他這些年在交通部主政任內的政策和願景。我覺得在所有行政院的部會中,交通部是最辛苦的,路上跑的、天上飛的、海裡開的、北捷高捷、台鐵高鐵... 都是交通部管轄範圍。

可惜我們常看到交通部的新聞大多是桃園機場漏水、或是對ETC 的抗議,以及高鐵又有事故或漲價...... 但今天想請問部長的是施政架構方面。第一個問題是有關觀光的,這些年我們拚觀光成績斐然,部長在觀光這塊也花了很多力氣,請跟我們分享。

開發深度、多元市場

葉匡時:先簡單說個數字,馬總統上任前一年,台灣境外到訪的國際旅客不到四百萬,去年年底,馬總統就任未滿六年,境外到訪台灣的旅客已經達到八百零二萬,等於增加一倍以上,對台灣經濟帶來正面的影響。

但我個人認為,台灣至今的觀光水平更應強調質而非強調量, 我未來希望能夠開發多元有深度的市場,例如文化之旅,山川或賞鳥等等。

在國際行銷上,境外到訪旅客三分之一是陸客,如果加上港澳,就快達五成,我認為太集中了,雞蛋不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裡。所以我們希望能夠開發新的市場。例如日本、韓國、東南亞、穆斯林、歐美、國際郵輪市場, 都有新的市場要開發。

再來是新的包裝手法, 當我們想到法國,我們會想到巴黎鐵塔和浪漫的氣氛;想到義大利,會覺得它們的設計非常棒;想到德國,是個要求精準的國家;想到英、美也都有很多意象。但想到台灣, 不知道會想到什麼東西。要讓國際上一想到台灣,就想到這個image,這是行銷、建立品牌很重要的工作,也是我努力在思考的方向。

問:部長提出的這些事項都很棒,像是深度旅遊和旅客多元化、馬總統希望在105 年年底達到一千萬觀光人次,但我想,談到台灣觀光有兩個關鍵的問題。

第一個,我們軟體和硬體預備得怎樣,觀光人數增長,到處都是觀光客。大家會覺得觀光客雖然讓許多商家獲利,但也打擾到我們的生活,大多數民眾應用怎樣的態度去面對他們,是歡迎還是排斥,部長一定有想法。

第二個,說到觀光就想到我們的機場,覺得很shameful、太糟糕了,因為觀光客一進台灣的大門就是機場。另外,旅館好像也不足,需要多一點民宿支持。整體來說,觀光客大舉來台灣軟硬體的準備是否能夠配套?

葉匡時:這是非常重要的,我一一簡單的回答。觀光這方面,我們的設施涉及到的問題是,現在很多陸客來台都是團客,標準行程是八天七夜,去阿里山、太魯閣,很容易就造成熱門景點擁擠。

推動優質團

我們現在極力推動自由行和優質團,每天訪台的團客一天五千人,自由行團客一天四千人,今年准許在旺季的時候旅行社可以增加團客到八千人,但明年就不再增加,不管旺季、淡季都是五千人。

第一個好處,將台灣從買方市場變成賣方市場,因為團客想進卻進不來,想進來就有條件,如果你的團不是典型的八天七夜而是優質團,有變化、住較好的旅館,就有優先的配額,這樣我們的品質就會提升。

另外,我們盡量鼓勵自由行, 自由行不一定是去阿里山、日月潭,觀光客就會分散,大家就不會覺得擁擠。台灣兩千三百萬人,全年到訪的旅客不過八百萬人,比起新加玻、香港,我們還差得很遠,老實說,觀光客達一千萬台灣是絕對有辦法負荷的,問題是能不能將觀光客分散。如我剛才說的,產品要多元、市場要分散,去東部可以看到陸客或歐美人士騎自行車,就不會覺得擁擠。

第二個問題,剛剛提到機場, 這兩三年機場改善非常多,所以國際機場協會ACI 去年評比,在全年流量2700 萬到4000 萬人次的機場中,就服務品質、顧客滿意度等等,我們是世界第二名。

只是它確實是老舊了,像前陣子連續下多天大雨就會漏水,這個問題我們已經找專家來討論對策。

另外就是有些顧客水準不好, 亂丟垃圾造成負面的報導,事實上很大一部份問題在於媒體應該給機場多一點鼓勵,如果拿現在的機場和四年前的機場比,我認為進步很多了,當然還有近一步改善的空間啦。

我們現在在規畫第三航廈了,等完工後我想就會好很多。像第一航廈已經三十年了,實在是太老舊了。

剛剛還提到了旅館不足的問題,我認為裡面有些迷思,像花蓮、宜蘭、台東,民宿已經太多了,民宿是由地方政府管理,可能法規有點鬆散,未來我們對民宿的管理會越趨嚴格,管控消防衛生。飯店方面投資非常多,我們反而擔心過了三年五年之後飯店會太多,而不是不夠。

問:最近社會上還壟罩在桃園合宜住宅產官學勾結的陰影下, 無法想像怎麼會有這種收賄、受賄的情形發生。我第一個想到交通部,公共建設中交通部預算接近五成,也許部長很清廉,但不知道底下的副手或負責人如何, 請教部長在交通部是如何注意這些事情,讓大家了解你們的努力,因為這段時間民眾對政府甚至對學界都失去信心......

工程弊案怎麼防?

葉匡時:我覺得最近發生這樣的事情確實很不幸,我到交通部之後,非常重視員工品格的問題,任何工程的程序一定是非常嚴謹的,但也會碰到另外一個問題,民眾常說我們公務員總是依法行政,很多事情就會延宕,被批評做事效率就很差、思維僵化等等。

我們過去找了工程人員、政風人員,甚至找了法務部廉政署開了很多場座談會,拿很多個案來實際討論,有一些重大的工程, 我們請廉政署派人去和我們工作同仁上課,讓他們知道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要注意。

我覺得做主管最重要的是耳聰目明,多聽各方聲音不能被幕僚蒙蔽,我常常看基層或臉書意見的反應,若有狀況我們會馬上請政風室會同相關人士調查,我至少處理了兩三件高職位同仁操守品格的問題,將他們換職位。

問:想請問部長您看桃園合宜住宅的例子,覺得它問題出在哪裡?

葉匡時:當然還是人的問題, 葉世文這樣做我是覺得不可思議的,很難想像一個高職位的人敢做出這樣子的事。另一方面,像遠雄這麼大的公司還用這樣的手法做生意,我覺得很失望。

我想所有企業,包括很多美國大公司,剛發跡時難免有些不正當的手段,當企業規模到了一定程度後,要知道名譽和品牌是何等的價值,怎麼可以用些不正當的手段經營,我實在是不能理解。

不論是企業或是人的成長過程,要使自己變得高貴我覺得是更重要的修練。

問:是,這點我完全接受。另外有個讓交通部頭痛的事。我們看部長到立法院接受質詢,會被質詢的總是ETC 和高鐵,ETC 是遠通不是交通部,但你們總要為它們承擔很多罵名,高鐵更是如此,有它們董事會,卻總是把帳算到交通部頭上,部長是怎麼看待這些問題?

葉匡時:我想怕熱就不要進廚房,想辦法回應民意的需求就是我們責無旁貸的責任,但這兩個案子很複雜,我大致說明一下。我常說高鐵是個成功的工程案、失敗的BOT 案,就工程案來說, 它用不到五千億蓋出這樣品質的工程,實在不容易。但大家冷靜地想想,若當初不是用BOT 的方式而是政府用公務預算來做,可能無法用五千億完工、可能要花更久的時間,也可能會因為弊案而停工,所以這個工程本身我認為是值得肯定的。

但從BOT 精神來說,我認為是失敗的,因為BOT 的精神是民間出資、銀行借錢,政府不應該介入這麼多,後來變成政府背書幫它們借錢。而BOT 另一個重要的精神是政府與民間的合夥關係, 政府不能都置之不理,但業者也不能所有事情都仰賴政府處理, 是雙方在互信基礎上共同解決問題。

很不幸地我認為台灣,是一個低度信任的社會,政府與業者之間、執政黨與反對黨之間,各方都互不信任,當我們要和業者坐下來想好好討論解決方案時,就有人懷疑我們是不是政商勾結。

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將社會公共利益方在第一位,若這樣做符合最大公益,那就應該勇於承擔, 不能為了怕受批評就畏首畏尾, 變成什麼事都不敢做。

我今天和高鐵、遠通討論的事怎樣維護公共利益,而不是像民眾說的,將ETC 或高鐵收回政府,後續政府要付出很多的成本,真的是我們可以做的嗎?

我們需要有效地和業者、民意代表及民眾溝通。我認為ETC 在公共形象上很多事都做得不理想,像收費員這件事拖到現在還沒有完成。

若我是遠通的經營者,去年年底收費員失業時,我一個月內就會幫他們轉職而不是拖那麼久, 拖久了民眾觀感就不好。希望大家坐下來好好討論收費員的問題。

問:我覺得台灣最漂亮的地方就是花東了,現在我們覺得很愧對花東民眾,因為西部的交通是如此順暢,台北到高雄只要兩個小時,去美國好像比去花蓮快。最近政府好像有積極的建設,請部長跟我們分享一下。

葉匡時:馬總統上任後不遺餘力地投資花東建設,拿花東鐵路電氣化為例,花蓮到台東的鐵路今年六月底會完工通車,離西部幹線電氣化有四十年之久。台東到屏東是今年年底要動工,預計民國109 年完工,也就是說在西部鐵路電氣化四十七年之後,全台灣鐵路才電氣化。

我認為過去對東部交通建設的投資是很不足的,我們不應該從東部選票角度來看,而是從國家整體的交通政策來看。

若鐵路全面電氣化就是動力一元化,在車輛的調度上就方便很多,若無電氣化調度要不同的車種就很麻煩、運量也不能提升。

馬總統非常重視這一塊,花東鐵路電氣化原本預計七年完工, 他積極督促我們趕工,我們才能提早一年完工。

另外就是「蘇花改」的問題, 蘇花公路確實不安全,過去規劃要做蘇花高速公路,但環保人士很有意見,所以我們和環保人士、地方人士做了很多溝通,從經濟、環保、社會正義三個面向來討論,花蓮人訴求是「給我一條安全回家的道路」,我們覺得很有道理。我們從這三方面分析找到「蘇花改」的方案,不是蘇花高,而是把公路變安全,工程建設費用超過五百億,預計民國106 年年底完工,大概是六年的工程,困難度很高,因為有很多隧道,地質狀況也很複雜。

包括剛剛提到花東鐵路電氣化200 多億的工程、花東延線鐵路效能提升也花了200 多億,這三大工程預算接近1000 億,也包含花東縱谷台九線的拓寬、南迴公路拓寬、省道改善等等。所以我們過去在花東地區交通建設的投資是非常巨大的。

我剛上任的時候,花蓮地區的民眾最常抱怨的是過年過節車票一票難求。現在已經解決這個問題了,但像過年、連假或端午節,從台北到花蓮要搭太魯閣號、普悠瑪號,在某些特定時段確實有點難買,但基本上若不要太計較特定班次的話,買票不是太困難。

另外也有很多方式可以到花蓮,從北宜公路坐客運到羅東, 從羅東轉電聯車到花蓮也是很方便。

到台東有困難是因為鐵路電氣化還沒完工,但這個月底通車後運量也會增加很多,台東到台北只要三個半鐘頭,載客量會增加到40% 以上,所以一票難求的問題也可以解決,台北到花東的交通會大幅改善,下一步若台東到屏東電氣化完成,雖無法很滿意,但我想也會達到民眾可以接受的程度。

問:我們也很期待月底看到花東交通的改善。最後想跟部長談談輕鬆的問題,部長從學者到政府機關工作,面對立法院的質詢、面對媒體放大檢視,請部長和大家分享一下心路歷程。

葉匡時:當然日子不會很好過,但我常說「犧牲享受,享受犧牲」,既然做了就要用積極正面的態度面對,我剛開始確實有點不習慣,晚上常常問自己為什麼要受這種罪? 像前幾年桃園機場的問題常常被媒體攻擊。

很多問題是累積的,要概括承受過去施政的事情,但也沒辦法解釋,只能努力改善。另外就是轉念,我後來就很正面的看待, 跟自己說別人沒有機會接受這些折磨和修練,應該好好把握。而能替公眾服務我覺得是很光榮的事情,我也珍惜這樣的機會。

我覺得交通委員會的委員的委員相對其他部門是相對比較專業一點,而且交通比較單純,沒有政治issue,只是要做不做專業的問題,有時立委要求會稍嫌嚴格,但我覺得需要用另一個態度去理解立委。他們有他們的考量,若多一些理解和包容就可以接受。再來就是把自己該溝通的訊息讓他們和民眾理解,我想這也是很好的歷練。

主持人:很感謝部長身體力行接受我們的訪問,和民眾分享溝通,讓民眾了解交通部的各項業務和目前成效、未來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