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腫痛莫輕忽 恐罹類風濕關節炎

李昀澔 2013/11/07 18:13 點閱 2667 次
長庚兒童醫學中心過敏氣喘風濕科主任葉國偉發表研究成果,指出透過治療兒童類風濕關節炎,可有效改善患者血脂組成,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photo by李昀澔/台灣醒報)
長庚兒童醫學中心過敏氣喘風濕科主任葉國偉發表研究成果,指出透過治療兒童類風濕關節炎,可有效改善患者血脂組成,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photo by李昀澔/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台北報導】注意,兒童也會罹患類風濕關節炎!長庚醫院團隊統計1995年至2010年,因關節疼痛超過6週而求診的患者當中,有3分之2確診為兒童類風濕關節炎;免疫學會理事長黃璟隆指出,該疾病往往因誤認為「成長痛」而錯過治療期;長庚兒童醫學中心過敏氣喘風濕科主任葉國偉也表示,透過治療兒童類風濕關節炎,可有效改善患者血脂組成,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兒童類風濕關節炎是指16歲以下孩童,關節有紅、腫、熱、痛,或是活動能力受阻的發炎現象,時間一般超過6週;某些感染或血液疾病,也會造成兒童關節發炎,但兒童類風濕關節炎多指成因不明的自體免疫疾病。根據台灣健保資料庫的紀錄,台灣每10萬人中有19.5人患病,每年平均新增123名患者。

林口長庚醫院團隊發表於《微生物免疫學與感染期刊》的研究指出,長庚從1995年至2010年,總共接到292名關節疼痛超過6週的患者,其中有195名確診為兒童類風濕關節炎,平均發病年齡為9.5歲,近6成都是膝關節發炎。

「兒童類風濕關節炎並不難醫治。」葉國偉說,「但可怕的是,患者從發病到確診的時間竟然長達4個月,小朋友白受苦不說,關節的損傷更可能造成永久傷害。」

「錯過診斷及治療黃金期的原因,是家長普遍對兒童類風濕關節炎認識不足。」黃璟隆指出,家長多半以為兒童是因運動傷害,或是俗稱的「成長痛」,導致關節腫痛,因此要不是放任不管,就是「帶去國術館推拿」,對病情完全沒有幫助;成長痛只會發生在半夜熟睡的時候,持續時間短,也不會造成一早醒來關節僵硬,乃至於影響白天活動。

兒童類風濕關節炎可能帶來關節永久受損,以及「長短腳」的後遺症。黃璟隆解釋,身體發炎的部位,其養分供給系統常會失衡,對成人沒有影響,但兒童骨骼尚在發育,若只有一側膝關節發炎,則雙腿接收的養分不同,發育程度因此不同,可能造成長短腳,嚴重者甚至影響行走能力。「小朋友關節痛超過1週,家長就要有所警覺。」黃璟隆建議,「除了找骨科,也應該到風濕科求診。」

長庚醫院團隊追蹤58名兒童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發現其中31人經過治療,症狀獲得控制,且其血液中的高密度脂蛋白,也就是俗稱「好膽固醇」的含量增加了11.5%。

「透過治療關節炎,即使不使用降血脂藥物,患者的血脂比例仍獲得改善。」葉國偉表示,患者未來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可望因此降低。上述研究已發表於《關節炎與風濕症研究》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