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深度喚醒海洋 亟須完成立法

醒報編輯部 2024/06/13 16:08 點閱 1901 次

海洋是地球上 80% 以上生物的家園,生產大氣層的一半氧氣,為30 多億人提供食物,並調節地球的氣候;然而目前只有不到 8% 的海洋受到保護,更麻煩的是,全球暖化帶來的嚴峻挑戰正在威脅海洋的生態健康與穩定。

深度喚醒海洋日

本 (六) 月8日適逢世界海洋日,今年的主題是「新深度喚醒」,也就是說,為了增加對海洋環境保護的承諾、理解和合作,我們需要喚醒大眾對海洋認識的新深度。

世界海洋日的概念最初在1992年由加拿大的國際海洋發展中心在巴西里約熱內盧舉辦的地球高峰會上提出,經過多年的努力和請願活動,終於由聯合國大會在2008年十二月正式通過每年的6月8日訂為世界海洋日,目的是藉著每年的紀念日活動,提高公眾對海洋保護的認識,提醒我們所有人,海洋是地球生命的關鍵,我們必須採取行動來保護我們的海洋。

2024年海洋狀況報告

就在今年的世界海洋日前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佈了《2024年海洋狀況報告》,針對海洋暖化、海平面上升、汙染、酸化、缺氧、藍碳、生物多樣性喪失等議題進行了深入的評估,這份報告對於我們瞭解和保護海洋生態系統十分重要。

在海洋暖化方面,由於長期的熱能累積,全球海洋的平均溫度已經比工業革命的基準值上升了1.45℃,尤其地中海、熱帶大西洋、南冰洋等地區的升幅更明顯偏高,都超過了2℃。

自二十世紀60年代以來,受氣溫升高和廢水、農業徑流等汙染物影響,海洋的含氧量減少了2%;全球沿海地帶已出現了500多個缺氧死亡區,幾乎沒有海洋生物可以存活。此外,自工業時期以來,海洋吸收了約25%化石燃料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海洋酸度增加了30%,如果不加速做好碳減排,預計到2100年酸度將達到170%,會導致鈣質的生物大量死亡。

海平面上升的挑戰

高溫海水帶來的熱膨脹效應,加上冰川與冰原的融解,使得全球海平面的上升速率不斷翻倍成長。自從1993年以來,全球海平面已上升超過10公分,其中海水的熱膨脹效應就佔了40%。

海平面的快速上升,對小島嶼國家與沿海地勢低窪的地區造成淹沒的急迫威脅。去(2023) 年五月,由加勒比海地區受海平面上升威脅的9個島嶼國家所組成的小島國家氣候變遷與國際法委員會,向國際海洋法法庭提出申訴,請求該法庭提供法律意見。在去年九月,國際海洋法法庭作出判決,認為人為溫室氣體的排放可以被視為海洋汙染物,世界各國都有義務採取有效措施,推動減碳政策和技術創新,以減緩對海洋暖化、酸化、及海平面上升的影響。

這項歷史性判決的勝訴,雖然為全球氣候正義提供了重要的法律支持,並強調了國際合作的重要性,然而因為該判決沒有強制與懲罰的機制,很難產生實質的效果,這正是當前弱勢國家面對氣候暖化衝擊的主要困境。

保護海洋的藍碳區

海洋是地球最大的碳匯,其中紅樹林、海草平原、潮汐沼澤等海洋森林扮演了重要的腳色,它們不僅是生物多樣性的重要庇護所,也是抵禦全球暖化的重要自然生態區。然而,教科文組織指出,近60%的國家仍未將海洋森林的恢復和保護,納入其國家減碳的自主貢獻計畫裡,顯示海洋的保護前途仍然多舛。

幸而我國的行政院已於今年二月15日通過了《海洋保育法》草案,該法案的主要目標就是保護海洋生態環境、提升海洋保護區的管理效能,以及保護和復育海洋生物多樣性,也賦予主管機關一些權限,例如劃定海洋庇護區、管理保護區、公告禁止或限制的行為、進行相關調查以及實施保育措施等,是我國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穩定全球氣候、保障人類經濟活動和生活品質的重要法案。

深盼行政院盡速送至立法院進行審查,完備立法的程序,為我們未來的世代創造一個更好的海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