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能產業專題2-1》儲能產業商機大 我國搶進電池新藍海

簡嘉佑 2024/04/02 16:44 點閱 4770 次
示意圖。台灣綠能協會理事長李泰安受訪時分析,儲能產業7成都靠電池支撐,已成為台灣新興商機。(網路截圖)
示意圖。台灣綠能協會理事長李泰安受訪時分析,儲能產業7成都靠電池支撐,已成為台灣新興商機。(網路截圖)

【台灣醒報記者簡嘉佑台北報導】儲能產業7成都靠電池支撐,已成為台灣新興商機!台灣綠能協會理事長李泰安受訪時分析,未來用電大戶十分之一的總電量要用綠電,預計要仰賴儲能設備才能滿足需求,這也拉抬電池市場的商機。能源專家劉毅受訪時則說,中國原本為電池市場的龍頭,但隨著國際出現「去中國化」的趨勢,台灣有望搶食市場大餅。

市場規模突破千億

為確保電網韌性、降低尖峰時間電費支出,再加上AI運算需求增加,使得儲能系統設置,成為許多工廠、企業或資料中心的必備設施。台北市電腦公會(TCA)預估,2022年全球儲能市場規模達到447億美元,預估到2032年將成長至1679億美元。

李泰安也分析台灣儲能市場,依據再生能源條例從2021年起,用電大戶需要負擔至少總用電量十分之一的綠電責任,得靠建置儲能系統來滿足,預計台灣儲能市場規模到2030年可超過5GWh(百萬度),創造超過1000億台幣的需求。

工業技術研究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組長梁佩芳日前於儲能相關的研討會指出,在購置補貼、稅賦優惠、電價高漲的情況下,近年來家庭儲能系統設置量也快速成長,尤其是在高電價地區,如德國、義大利、西班牙、英國等地,可透過家用儲能搭配時間電價方式,降低家庭電費支出,所以家用儲能系統成長速度更快。

儲能方式需因地制宜

「電芯或電池在儲能領域非常重要,大約佔了7成的儲量。」李泰安強調,電池主要有兩大需求,第一是電動車,但因為台灣電動車市場不發達,所以藉此帶動電池產業發展相對困難;第二就是儲能領域,尤其現在中國電池市場已出現惡性競爭,產業人才也陸續回到台灣發展。

曾任美商BridgeLux中國區市場總經理與資深顧問劉毅則解釋,儲能是相當大的領域,光儲能技術就有20、30種,除了最常見的電池技術,還包括氫能、飛輪儲能、水力發電等方式,甚至還有將列車拖到高處,在需要時釋放動能的儲能方式。他指出,許多儲能技術已相對成熟,但需要考量到成本效應與環境條件,依國家來因地制宜。

搶歐美去中化商機

「台灣儲能產業往電池方向發展沒有錯,」劉毅指出,全球能生產鋰電池的區域集中在亞洲地區,但電池最好的應用範圍卻在歐美地區,中國過去因為成本低等優勢,成為國際電池市場的龍頭,但至今隨著中美貿易戰,各國電網、儲能設備也出現「去中國化」的趨勢,成為台灣廠商一大機會。

李泰安也認為,目前台灣企業因為儲能,電池的需求也逐漸上升,本土生產的廠商不僅相對方便,也會有更好的「售後服務」,且台灣許多軍用設備出於國安考量,也不會使用中國的電池,加上國際出現「去中國化」的趨勢,電池市場成為台灣的一大藍海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