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區域化、人才國際化 要打破專業跨學科

簡嘉佑 2024/03/27 17:02 點閱 10333 次
亞太堅韌研究基金會27日舉辦「人才永續的考驗:頂尖大學準備好面對國際競爭了嗎?」座談會,邀請前香港科技大學校長史維(右一)演講。(Photo by 簡嘉佑/台灣醒報)
亞太堅韌研究基金會27日舉辦「人才永續的考驗:頂尖大學準備好面對國際競爭了嗎?」座談會,邀請前香港科技大學校長史維(右一)演講。(Photo by 簡嘉佑/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簡嘉佑台北報導】「大學要讓師生保有不受限的好奇心,同時也要讓眾人跨越學科,共同應對當代社會的大挑戰!」前香港科技大學校長史維27日於座談會如此表示。富邦集團董事長蔡明忠則指出,產業區域鏈確實出現區域化的現象,但國際人才流通則持續全球化,台灣急需培養「能到國外管理當地員工的國際人才」。

跨學科知易行難

針對大學在當代面對的挑戰,史維指出,跨學科已經成大學必經的課題,但常常面臨「講得很激進,但做的很保守」的狀況,建立跨學科中心相對容易,但讓不同學科真正進行對等的合作,則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

他也說,大學的責任很大,培育出的人才可成為經濟成長的引擎,可是很多研究表明,社會生產成長的速率並沒有隨著大學與研究增加而上升,兩者出現脫鉤的問題,也成為很大的挑戰。

打破專業的疆界

史維認為,經營大學要以「不受限的好奇心」為基礎,讓師生都能自由發展,但也同時要讓各領域的師生集思廣益,對現行的大挑戰有所回應。現在香港科技大學就是把專業打破,由全校來做跨學科的連結,並強化國際化的見聞,理解世界面臨的挑戰。

針對全球化持續發展,國際人才所需的能力與特質,蔡明忠表示,許多人講到「全球化已死」,應該是指全球產業供應鏈逐漸區域化,但人跟人的國際化還在繼續演進,台灣電子廠也紛紛至海外設廠,現在需要的人才不再是「能在異國生活」,而要能管理當地的員工的國際管理人才,這才是台灣需要迫切培養的。

感謝鞭策你的人

Nvidia執行長黃仁勳日前於史丹佛大學演講曾談到,「對自己期望非常高的人,往往韌性(resilience)也低,不幸的是,韌性對帶來成功至關重要。」但蔡明忠認為,這段話的意思是要學生警惕「眼高手低」,因為太多人有著遠高的志向與夢想,卻不願慢慢前進。

史維也認為,對自己有很高期望的人,不太可能有很低的韌性(resilience),因為達到成功要如運動員一樣,不斷練習克服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他也指出,現在成為企業家的門檻太低,要找到資源也相對容易,「我們太怕孩子吃苦,不見得是很好的事情」。

台大校長陳文章表示,以前讀書時最重視「IQ」(智商),出社會才意識到EQ(情商)的重要,現在則要重視「RQ」(Resilience Quotient,心理韌性)。他舉例說,自己在美國讀書時,遇到相當嚴厲的指導教授,更處得水火不容,但後來才發現教授修正了自己粗糙不仔細的缺點,所以感謝不僅限於親友,也要感謝願意鞭策你的人,甚至是你的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