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公營金融機構改革 不應延宕

醒報編輯部 2024/03/26 11:30 點閱 1667 次

520總統交接在即,八大公股行庫改革話題浮上枱面,人事老化、經營無效率,倍受批評。台灣經濟、社會型態已大幅改變,「公公併」或「公民併」應是可以考慮方向,勿讓官僚延宕改革步伐。

「八大老」應改革

八大公股行庫在金融體系常被戲稱為「八大老」,不論華南金、兆豐金、第一金、彰銀、台企銀、土地銀行、合庫金、台企銀,成立之初,各有不同政策目的,過去在民營金融機構經營不良出事時,常扮演救火隊角色,幫政府解決金融風暴。

股市重挫或空頭市場,公股行庫也曾扮演點火或護盤角色,功不可沒。不過在2001年底,政府開放金控公司成立,允許銀行、保險、證券,結合成為金控,從此拉開公、民營金融機構競賽的差距,民營金控重視綜效,3大金融體一起發揮績效,公營行庫已難望其車尾燈。

公營行庫老化

金融科技化,數位時代來臨,分行、人事精簡,已成必走的路,合庫曾經擁有300家分行,全台最多,傲視群雄,如今卻面臨不堪人事,以及分行經營成本太重,不得不瘦身減肥的窘境,其他公營行庫老態龍鍾問題雷同。

根據中華徵信所報告指出,台灣現在只需要9家金控,即符合市場需求,台灣卻有14家金控,過度金融「Over Banking 」,常成為外資批評台灣金融環境的話題,更加突顯金融改革的迫切與必要性,否則以台灣目前金融環境來看,難有金控晉身全球百大名單之列。

經營績效普遍不佳

目前全台金控獲利前3名都是民營機構,公股金控經營績效最佳的兆豐金,獲利也只有富邦金的一半,其他公股金控每股獲利都突破2元,難受投資人青睞。投資人如果了解公股行庫老化的狀況,大概都會興緻缺缺。

八大公股行庫最大的問題是老化,董事長有5位超過68歲以上,其中又有3人已邁向古稀之年。財政部在2018年修改「派任公民營事業機構負責人經理人董監事管理要點」,放寬董監事年齡限制,年滿65歲只要每年向行政院報備即可延任。

政治任命成養老院

善門大開後,就算年滿68歲,也可以報請續任,政治任命,只要關係夠,公營行庫成為養老院,8家公營行庫獲利總額,抵不上一家優質民營金控。年輕人看不到希望,只好良禽擇木而棲,近年合庫離職員工,30歲以下佔四分之一,即是一例。

AI時代來臨,金融體系AI化,智慧化服務快速取代傳統人工服務,在家上班在國外已成潮流,即將襲擊全台,公營行庫再不改革,即將被AI風潮淹沒,過去政府曾經推動「公公併」或「公民併」,但是都無疾而終,問題繼續延宕。

AI時代淹沒公營行庫

520總統新舊任交接,公營行庫應列為金融改革重大項且,不應讓AI時代來臨,淹沒國家金融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