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活到80歲》

醒報編輯 2024/01/28 20:42 點閱 1437 次

和田醫師指出:
「過去,80歲給人的印象是『人生的終點』。
 但在人生百年的時代裡,真正的終點卻是在遙遠的20年之後。」

 儘管活到100歲已不是稀奇之事,但人們的平均健康壽命,
 卻離百歲還有段距離:男性72歲;女性75歲。
 這是因為年過80之後,大部分人不是臥床不起,就是需要長期照護。
 有的老人家甚至遭到家人虐待,或是陷入連自己是誰都不知道的癡呆狀態。

 當長壽已成常態,任何人都需要以全新的方式迎接百歲時代。
 若你本身已屆四十不惑,此書正是你提前準備幸齡樂活的最佳提案;
 如果家中奉養年邁雙親,本書便是最符合現實的新世代孝道。

就事後醫療的觀點來看,我認為邁入幸齡(年過八十)之後,就不需要治療癌症。
邁入幸齡之後,癌症無須治療,如果事情發生在我自己身上,除非癌症成為我的痛苦來源,或是影響食道等造成進食問題,否則我不會考慮切除癌細胞。

所謂癌症是從單一細胞的癌化開始,然後再慢慢逐漸變大。據說癌細胞需花上十年時間,才能長成1公分大的腫瘤。而在轉移方面,癌細胞肯定會在成長的那十年期間轉移。

因此,大家不該慶幸「才長到1公分就能及早發現,真是太幸運了」,其實癌細胞可能早在被發現前,就已經轉移到某個地方,只是因為尺寸太小,沒被找到罷了。同樣的道理,之所以會發生「癌症在三年後復發」的情況,並不是因為手術時癌細胞沒有切除乾淨,而是在進行切除之前,癌細胞早就已經轉移到他處了。

過80歲不用動手術

這便是我決定「若是罹癌,也不切除惡性腫瘤」的理由。

尤其,我認為年過八十的幸齡者不需要進行手術。年齡越大,癌症的惡化就會變得越加遲緩,同時也比較不容易轉移。在這種情況下,什麼都不要做、不要管它,才是最好的做法。

這裡要釐清的事實是,癌細胞在被發現的好幾年之前就已經存在。之後,癌細胞會便會慢慢惡化,絕非瞬間惡化。

癌症的治療並不簡單。不論是切除也好、化療也罷,都將對身體造成巨大的傷害,同時也會使體力大幅下降。尤其是幸齡者,一旦接受癌症相關治療,就有很高的機率無法再像從前那樣生活。

健檢幾乎毫無用處

現在活到八十歲的人,可以說是「勤跑健康檢查」的世代,將健檢視為絕對必要的舉措。

的確,六十歲之前,健康檢查具有極大的意義。可是,對於年過八十的幸齡者而言,健檢幾乎毫無用處。為什麼呢?且聽我娓娓道來。

首先,是「正常」和「異常」的分界線。

健檢的「正常」,多數情況是指落在平均值九五%範圍內的檢驗數值。當檢驗數值超過或低於該範圍,即判定為「異常」。

正常與否因人而異

檢驗數值會因為個人的體質、體型、性別或生活環境而有差異,甚至,就連職業也會影響檢驗結果,年齡自然也不例外。

更何況,世界上多的是「驗出正常值卻生病」的人,自然也有人「驗出異常值卻沒有生病」。日本國內並沒有任何證據顯示「健檢數值不漂亮,就無法長壽」。也就是說,數值多少才算正常、數值多少算異常?全依個人而異。

嚴格來說,年過八十、生活充滿活力,本身就已經是「身體健康(正常)的最佳證據」了,根本不需要看什麼檢驗數值。

如果醫師不看患者本身,光靠那些檢驗數值便做出診斷,結果會變成怎麼樣?如果為了讓檢驗數值變得正常而開立處方,情況又會如何呢?
答案非常顯而易見:當然就是使患者平白損失原本擁有的健康和活力。
做想做的事,自然就能發現生存價值。

發現生存價值

年輕時,成天忙著工作、帶小孩。既沒辦法逃避,也有許多萬不得已,卻也能感受到滿滿的生存價值,慶幸自己活在世界上還是有點用處的。

然而,隨著年齡增長,上述這些束縛就會慢慢消失。

「啊,終於自由了」,這種自由的感受往往只在轉瞬之間。在這之後,人就會不自覺地開始焦躁。

每天有著大把的時間需要打發,又因為不知道今後該為什麼而活,於是開始四處亂竄,企圖追求生存的價值,好判定自己是否值得繼續活著——老實說,這樣的高齡者還挺多的。

但,生存價值真有那麼重要嗎?我個人倒是認為可有可無。

亂槍打鳥總會中

因為生存價值是主觀感受,無法刻意創造;算再怎麼焦急尋找,也未必能夠找到,且越是焦急,越是容易令自己陷入痛苦。

「若能找到生存價值,鐵定是非常幸運的事,但我不必刻意為之。」大家只要抱持這樣的輕鬆想法就夠了。講得再直接一點,亂槍打鳥總是會中的。年過八十歲的幸齡者,總是生存價值看得太重,但這件事並不是什麼亙古不變的存在。

有生存價值是幸福的,但如果將之視為唯一價值,就可能在失去時造成極大反彈。實際上,能否自由自在地盡情享樂、確實享受每一天才是最重要的。
大家只要試著去做自己想做、覺得有趣的事,自然就能發現更多生存價值。

老想著失去多少,只會帶來更多不幸

「啊……真討厭變老的感覺。」這是高齡者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失去」和「獲得」反差

但,上了年紀真的就是種不幸嗎?獲頒諾貝爾經濟學獎的丹尼爾.康納曼(Daniel Kahneman)是行動經濟學者,他曾這麼說過:「人在乎的不是財富的絕對值,而是財富的差異。」以下就以金錢為例簡單說明。

假設有位億萬富翁掉了一萬日圓,他仍會為此感到十分懊惱。同樣的道理,一個擁有100萬日圓的人,當他無意間撿到一枚100圓硬幣,仍會為此感到開心。

也就是說,比起「損失多少錢」或是「獲得多少錢」這樣的絕對性金額,人類更在意的是「失去」和「獲得」之間的反差。

每當我看到高齡患者,那樣的想法就會更加強烈。

感覺幸與不幸

例如,有位住在豪宅裡的前任社長,他總是感嘆:「以前明明在商場上叱咤風雲,現在卻陷入這樣的孤獨人生。」明明日子過得非常幸福,妻子在身邊陪著,家中也有幫傭照料起居,卻總是拿過去眾人奉承自己的「社長時代」來跟現在做比較,當然會覺得現在十分不幸福。

另一方面,過去曾經不幸福的人則會開心地與我分享:「安養中心的伙食相當美味,職員們也十分親切。沒想到一把年紀了,還能有這麼好的待遇,我真的很幸福。」

也就是說,現在的幸與不幸,取決於如何看待現在和過去之間的差異。過去過得幸福的人,往往會用減法去看待自己失去了多少,並認為自己現在十分不幸。但這種心境下的晚年十分孤寂。

如果可以,我希望大家都可以擁有快樂的晚年。該怎麼做呢?我的提議是,把重點放在自己獲得的事物上。盡情享受邁入高齡之後才能享受的快樂、拓展自己的世界,未來的每一天就會變得越來越有趣。

太少用腦

記憶力與年齡無關,是因為太少用腦。大部分的人會說,邁入高齡後記憶力會衰退。雖然我並不否認這個說法,但「上了年紀,記憶力就會下降」這個結論,似乎還言之過早。因為人只要對自己做出「記憶力衰退」的自我暗示,即便是年輕人,記憶力還是會衰退。

也就是說,記憶力並不是因為「上了年紀」而衰退,而是因為「沒有刻意去記」或「懶得去記」,人才會變得健忘。預防這種現象的最佳做法,就是不去埋怨記憶力衰退,也不要因為「想不起來」就立刻放棄。還請緊緊拽住記憶的線頭,努力回想。身體的肌肉若不常用就會衰弱,大腦也是一樣的道理。

很難進入熟睡

邁入高齡之後,隨著年齡越大,深層睡眠就會隨之減少,很難進入熟睡。許多高齡者都會服用睡眠導入劑(助眠藥物)。但這種藥物只能幫助入睡,對於半夜醒來的人並沒有效果。有許多長輩在起床時,還會因為雙腿搖晃、不穩而摔倒、骨折,嚴重時甚至會臥床不起。

基本上,大家根本不需要為了睡眠而服用藥物。因為老人家睡不著覺,其影響並不足以致命。如果晚上睡不著,就改睡午覺吧。不要受限於就寢或起床的時間,覺得累就睡、想睡就睡,這樣的生活型態才符合幸齡者的需求。

當個不良老人也可以,乖乖牌老人太累了

此處雖然用了「不良老人」這個詞,但畢竟都已經七十、八十好幾了,當然不可能做出像十幾歲那樣自暴自棄的行為。

當個乖乖牌老人

回想年輕時,總是看人臉色過日子,許多事都有所顧忌,想做的事情也不敢做。因為大家都認定,收斂、低調,可以讓生活更容易些。

然而,成為幸齡者之後,若還要過度逞強、忍耐,當個乖乖牌老人,身心靈反而容易疲累。過去都已經辛苦那麼久了,接下來就按照自己的心意過生活吧。當然,前提是「不要真的替他人帶來麻煩」。

被人投以疑惑甚至厭惡的眼光時,「因為我是不良老人呀!」只要笑著這麼說,周遭的人們大多會願意接納你的小小任性。(章文/輯)

《如果活到80歲:隨心所欲,不留遺憾!日本精神科權威的幸齡樂活提案》
作者:和田秀樹(和田秀樹身心診所院長)
出版社:方言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