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氣候〉氣候峰會決議難產 我減碳數字後段班

汪中和 / 中央研究院研究員 2023/12/13 11:20 點閱 2035 次

聯合國第28屆氣候峰會(COP28)自上月30日開幕後,歷經二週的激烈討論,在許多議題方面有了具體的結果。例如除了「損失與損害基金」的議案終於塵埃落定,還有要大力發展再生能源與核能(包含核分裂與核融合),提升全球能源效率、逐步減少煤電與停止新煤電廠融資,甲烷快速減排等。然而最為眾人殷切期待的化石燃料完全退場決議難產,形成本次會議虎頭蛇尾的失望局面。

從COP28回看我們臺灣,最大的挑戰當然是臺灣的減碳進程,當絕大部分的國家在2030年前減碳幅度都超過30%以上時,臺灣只有24%就顯得非常保守與不足,有必要向上調整。

升溫1.5C恐達臨界點

依據世界氣象組織發布的《全球氣候狀態》報告,以及近期的多項研究結果,明(2024)年極可能將是邁過1.5°C門檻的第一個年份;而2030年以後,地球就會正式且永久的進入暖化1.5°C的世界,這是我們已經無法逃避的不幸結果。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委員會在2018年發佈的《全球升溫1.5度特別報告》以及2019年發佈的《海洋與冰凍圈特別報告》都指出,地球環境的一些臨界點可能在升溫1℃到2℃之間就會出現。

本月6日,由200 多名研究人員組成的國際團隊發布了《全球臨界點報告》,警告當前已經有5個地球生態系統正面臨跨越臨界點的風險,包含格陵蘭與南極西大陸的冰原消融、熱帶珊瑚礁白化、北大西洋副極區的環流崩潰、以及永凍土層融化。

臨界點的上升危機

然而一旦升溫超過1.5℃,臨界點風險的名單還會再增加3個,也就是紅樹林、海草床、和寒帶林的快速惡化,這是極為嚴重的衝擊。

地球的臨界點有3個特點,首先,臨界點事件是不可逆的,一旦突破了臨界點(也就是被啟動),系統將無法回到原來的穩定狀態;第二,臨界點事件難以預測,儘管我們知道有臨界點危機,但卻無從得知觸發的具體時刻;第三,氣候臨界點事件一般都規模龐大,具有全球性和區域性的影響。

永無止盡的推石任務

臨界點一旦被突破,僅僅憑藉系統內部的過程本身,就能快速產生劇烈的變化,導致不可收拾的後果,引發骨牌效應,從生態系、主要農糧體系,快速蔓延到社會層面,例如大規模流離失所、政治不穩定、和金融崩潰等,造成前所未見的毀滅性災難。

COP28已經落幕,減碳工作依舊遲緩無力,可是世界卻將衝過升溫1.5℃的門檻,導致更多臨界點的失穩,這是令人極為遺憾的事。

在希臘神話中,薛西弗斯(Sisyphus)觸犯了眾神遭受懲罰,被迫推著一塊巨石上山,每次未到山頂就又滾下山坡,即使到了山頂,巨石也無法穩定存在,又滾回山腳下面。「薛西佛斯式」的永無止盡而又徒勞無功的推石任務,就好比是聯合國年年舉辦氣候峰會,至今仍不能降低碳排的不幸結局。

生態臨界點被逐一的越過,將是未來無法迴避的重大危機,我們一定要務實面對這個艱鉅的挑戰,加速做好全方位的因應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