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者心》醫界工時面面觀

施壽全 / 馬偕醫院醫師 2023/12/12 14:04 點閱 2002 次
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與台灣民眾黨立委賴香伶(左)、民進黨立委洪申翰(左2)、時代力量立委王婉諭(右)17日在立法院舉行記者會,指出總統蔡英文競選時曾提出醫師納勞基法政見,但衛福部草擬的醫療法勞動專章修正草案仍未提出,呼籲衛福部應拿出魄力,加速修法保障執業醫師。(中央社)
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與台灣民眾黨立委賴香伶(左)、民進黨立委洪申翰(左2)、時代力量立委王婉諭(右)17日在立法院舉行記者會,指出總統蔡英文競選時曾提出醫師納勞基法政見,但衛福部草擬的醫療法勞動專章修正草案仍未提出,呼籲衛福部應拿出魄力,加速修法保障執業醫師。(中央社)

「工時」是勞動人權的維護有否落實的最重要指標之一。一般來說,除所謂「責任制」外,每週工作五天,每天八小時,是絕大多數行業必須遵循的規範,工時以外還在工作,就叫「加班」,加班薪資應優於上班,但為兼顧身心健康,所以加班時數也有一定限制。

不過,上班時間的使用,其實有頗多可討論之處。比如說,是否上班時間全都花在公務上?員工在工作中用點時間處理私事,幾乎無可避免,絕大多數機構也不會不給些彈性。但若要嚴格計較,這點時間難道不該從「工時」扣除嗎?

又如,有些工作可以「定量」,績效比較清楚。但有些工作則性質模糊,該多少時間完成存有爭議。如員工上班「全力以赴」,卻未能完成,當然只好加班了;但有二種可能無法完全排除,一是該員工不適任,換成他人執行就順利;其二則是有人上班拖拖拉拉,搞到下班後繼續以報請加班費。

醫療因性質特殊,所以較慢納入勞基法,但即使納入,排班也須採取「變形工時」,例如護理人員兩週內,總上班與休息時數一樣,但排在一起,不是上五天休兩天。醫師也在2019年納入勞基法,但只限住院(受訓)醫師,主治醫師暫緩。

人權意識高漲,醫師是人,當然也該工時保障。不過,早年醫師一週上班超過130小時,每三天甚或隔天值班一次,第二天仍照常上班者,比比皆是。而如今年輕醫師每週工時80小時,值班隔天下午休息,如此「進步」,也不禁讓人疑惑:一樣期程訓練下來,「功力與能耐」可與前輩相當嗎?

權宜之計,醫院建置「自主學習」機制,不牴觸規定,也讓醫師有自我強化機會,目前看來,未來中老醫師退場,青壯大夫承接責任,前景還算樂觀。那麼,主治醫師何時該納入勞基法呢?

客觀來說,台灣醫療水準的維持,與主治醫師未納勞基法有絕對關係。主治醫師也是人,難道不需要保障嗎?話是沒錯,也終會實施,但民眾必須警醒,因為就醫可近性必將大受影響:除真正的急症外,其他病況的處理,可能陷入「遲滯」狀態,這些將很慢才看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