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解決醫療體系積弊 不可頭痛醫腳

醒報編輯部 2023/11/21 10:38 點閱 2840 次
台灣醫事人員大聯盟19日在凱達格蘭大道發起「黑十 字運動」,舉起標語表達訴求,盼政府重視醫護工作。(中央社)
台灣醫事人員大聯盟19日在凱達格蘭大道發起「黑十 字運動」,舉起標語表達訴求,盼政府重視醫護工作。(中央社)

「台灣醫事人員大聯盟」再次在總統府前凱達格蘭大道,擧辦「黑十字運動」,發出醫事人員對工作環境惡化的怒吼。一次又一次的街頭抗議,卻始終得不到徹底解決,改革不應延宕,坐令醫療體系崩解,受害的將是全國人民健康,政府應拿出魄力徹底解決。

黑十字運動的警訊

由醫界共同組成的「台灣醫事人員大聯盟」強調,國際醫界都在努力確保醫療體系職場環境,總量控管醫事人力,提升照護品質,落實醫事職場友善環境,保障人民健康。台灣當前醫療環境惡化,解決之道應回歸健保正常點值,維護病安,將醫事人員總量管制原則入法,健全醫療體系,保障全民健康安全。

近年許多國家醫事人員都在抗議工作環境不友善,醫護品質降低。台灣民情溫和,自從2005年全國醫事人員大抗爭之後,醫護人員對於醫療體系工作環境嚴重惡化,大多是有委屈往肚子裏吞,不願輕易走上街頭,但是疫情強大的壓力之後,終於引爆大家的怒火,一波又一波,向政府抗議醫療環境已快速崩壞。

醫療體系不容崩壞

不合理的工作環境,逼使醫師、醫檢師、護理師、放射師、治療師齊上街頭,發起「黑十字運動」提出四大訴求,包括補足人力、改革輪班制度、加強照護病患,以及合理提升待遇等。遊行人潮有人扮成過勞鬼、殭屍,諷刺醫療環境的荒謬,不僅醫護人員已不堪負荷,國人的健康保障也面臨嚴峻挑戰。

醫護人員待遇嚴重偏低,工時過長,工作環境惡化,逼使從業人員寧可轉換工作跑道,也不願留在醫療體系。護理師每天工作12小時,已是常態,吃飯只有10分鐘,上廁所要跑步,快去快回,因為有病人等著照顧,每月薪資只有3、4萬元,養家活口都不夠,還不如轉行當空姐、醫美、做直銷,或乾脆嫁人都更有發展,工作品質佳。

頭痛醫腳?

目前領有執照的護理師共有32萬人,卻僅有19萬人執業,護病比從2014年的1:13,快速下滑到1:17、1:20,甚至1:26,去年護理師離職率高達11.74%,空缺率6.53%,1位護理師竟然要照顧30位病人,正常國家罕見。醫院找不到急診醫師或護理師,乾脆縮小急診室或關閉加護病房,將病患轉介到其他醫院,以減輕照護責任。

衞福部長薛瑞元解決缺員問題的方式,竟然是降低國考「基礎醫學」難度,增加錄取員額。頭痛醫腳,不思改善工作環境及從業人員待遇,而以惡化醫事人員素質方式,補充人力,確實「嚇壞」全國醫護人員,成為醫護界大笑話。藥師困境不遑多讓,世界衞生組織建議,每萬人應配置5名藥師,台灣多達13名,藥師也陷低薪。

醫師流失嚴重

住院醫師約8萬元,主治醫師薪資約12萬元,這是沒日沒夜加班,辛苦所得,還不如醫美診所「保證」40萬元以上。難怪過去4個月醫生流失率有7.1%,多以37至42歲不等,最成熟時期的醫生流失最嚴重,轉業更受歡迎,或到歐美先進國家,醫生年所得上千萬元,比比皆是,何必留下來受苦?

過去中國大陸缺良醫,台灣知名內外科醫生頗受歡迎,鼎盛時期外科醫生「假日飛刀」,專機接送到對岸操刀的名醫,每年至少超過3百人,小刀一次10萬元,大刀20萬元。2000年中國大陸頒布「中外合資合作醫療機構與管理辦法」,開啓台灣醫師西進大門,楚材晉用現象,已使台灣醫療體系已比對岸沒有什麼優勢可言。

應徹底改革積弊

「黑十字運動」揭開台灣醫療體系不合理現況,醫護人員近年一次又一次上街頭抗議,現象頗不尋常,已嚴重影響國人身體健康的照護,不容漠視,政府應徹底解決積弊,不應再「頭痛醫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