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若亂長瘤 需注意神經纖維瘤風險

呂翔禾 2023/10/03 12:46 點閱 7593 次
台灣小兒神經醫學會與兒童神經內科等醫生3日提醒民眾注意「神經纖維瘤」的風險。(Photo by 呂翔禾/台灣醒報)
台灣小兒神經醫學會與兒童神經內科等醫生3日提醒民眾注意「神經纖維瘤」的風險。(Photo by 呂翔禾/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呂翔禾台北報導】「若全身到處長大顆腫瘤,有可能是『神經纖維瘤』,需儘早就醫處理!」台灣小兒神經醫學會理事長林光麟3日在記者會提醒說,他們有推出友善就醫地圖,盼民眾參考利用。醫師則提醒,需注意身體胎記或黑斑的數量與大小來評估就醫。由於目前此病動手術仍難根除,醫團呼籲將神經纖維瘤標靶藥物納入健保給付。

纖維瘤要看神經科

林光麟表示,神經纖維瘤(NF)是一種先天基因性疾病,其表現是在神經周圍組織上長出多發性的良性腫瘤,但因全身都可能長,且多數人對此疾病不熟,可能會流連在皮膚科、整形外科與眼科等科別求診,因此小兒神經醫學會與神經纖維瘤協會等單位合作,推出友善就醫地圖,盼協助病友順利就醫。

台大醫院小兒神經科醫師范碧娟說明,最常見的神經纖維瘤第一型(NF1)盛行率約4千分之1,非罕見疾病,其中有3成患者可能會長出叢狀神經纖維瘤(PN),除了長在外面也可能長在體內,壓迫內臟器官,導致毀容、疼痛、骨骼畸形,或是壓迫氣管與影響膀胱或腸道,若轉變成惡性腫瘤,5年存活率僅3到5成。

盼新藥健保給付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神經內科醫師周怡君強調,纖維瘤也可能長在體內,但目前腫瘤割除手術仍無法完全根治此病,因為腫瘤會包裹住周圍的器官,很難在不導致嚴重失能下完全切除腫瘤,過半患者是無法動手術的。目前雖有新型口服標靶藥物,可使腫瘤明顯縮小,但此藥尚未通過健保給付。

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執行長舒靜嫻坦言,叢狀神經纖維瘤對患者身心健康與日常生活帶來嚴重挑戰,特別是兒少病友(好發期),因疾病疼痛、外觀變化與認知障礙等影響,遭是歧視與霸凌,且家族中若有遺傳性疾病,不會只有一個人得,但目前僅能以恩慈療法接受標靶藥物治療,盼政府儘早將新藥納入健保給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