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主年齡歧視 中國35歲成職場魔咒

簡嘉佑 2023/08/28 15:19 點閱 4550 次
中國浙江省學生15日在招聘會上尋求實習就業機會。(中新社)
中國浙江省學生15日在招聘會上尋求實習就業機會。(中新社)

【台灣醒報記者簡嘉佑綜合報導】中國徵才廣告條件滿滿都是:「應聘者年齡勿超過35歲」。中國不僅青年失業率高升,中年就業市場也相當慘澹,相對中年、有經驗的勞工,企業主偏好進用便宜的新鮮人,以致出現「35歲的詛咒」(35歲後就找不到工作)等說法。專家呼籲,面對職場年齡歧視,政府應強化法規與財政援助。

35歲成就業魔咒

CNN》報導,中國職場的年齡歧視,隨著該國就業市場惡化,變得更加嚴重,社群更流傳「35歲的詛咒」,意味著只要超過一定歲就很難在職場找到工作。目前在徵才網站上,也可以看到許多工作岡位明確規定,應徵者不得大於35歲。

不僅是民間企業,中國政府招聘公務人員時,也排除許多35歲以上的應徵者。全國人大代表之一、溫州大學研究員蔣勝男就曾公開指出,「職場隱性的年齡歧視一直存在,然而單就年齡限制就不願徵聘,就是人才的巨大浪費」。

中國官方媒體《新華網》報導,中國全國總工會辦公室主任呂國泉說,35歲的職場門檻與社會發展趨勢背道而馳,容易造成就業市場與人才斷層,還徒增勞動人口的焦慮感。

高學歷反延後就業

呂國泉建議,為了遏止職場年齡歧視的狀況,因明訂就業法規,加強對中高齡勞動者的就業服務。呂國泉舉例說,法律應明確訂定年齡歧視的判定標準,並加強監管,要求企業不得以年齡作為招聘或升職的考量,並提供補助給聘用一定比例中高齡勞動者的企業。

不少企業主管替自己辯護表示,如果員工有良好的工作能力,就會在35歲前成為領導者或團隊管理,所以35歲是衡量員工能力的標準,而非年齡歧視。

然而,愈來愈多中國青少年為了增加在就業市場的競爭力,選擇攻讀碩士與博士學位,但也延遲他們進入就業市場的機會,反而使他們進入職場沒多久,就面臨到35歲的門檻,最後結果就遭到就業市場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