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鳳來影》上海電影博物館 活化影史令人驚豔

胡幼鳳 / 前台北電影節總監、楊士琪紀念獎主委 2023/08/13 11:16 點閱 2368 次
上海電影博物館外觀。(作者提供)
上海電影博物館外觀。(作者提供)

位於上海徐匯區的電影博物館。占地1萬5千平方米,不同於一般偏靜態的呈現,其互動與親民設計是其最大特色。

海派文化帶動國片

中國人第一部自己攝製的電影是1905年在北京拍的《定軍山》,但中國第一家電影製片公司,則是美籍俄裔的班傑夫布拉斯基於1909年在上海成立的亞細亞公司,因此有上海是中國電影發源地、電影人才搖籃之說。

開放、創新、靈巧、多變的「海派文化」,帶動了華語電影蓬勃發展。上海電影博物館也體現了百餘年來海派文化的精髓。

上海電影博物館原址就是上海電影製片廠所在地,樓分四層,參觀路線是先坐電梯到四樓,再一層層往下走。每層有不同主題,有超過70多個互動設計呈現百年來上海電影業的發展與變遷。

從四樓星光大道看起

參觀者一步入四樓展場,就先踏上「星光大道」,紅色的光廊中,兩側設計了攝影記者剪影、閃爍的鎂光燈此起彼落,人聲沸騰的氛圍下,讓參觀者體驗電影人走上紅毯的驕傲與尊榮感。

四樓的「電影記憶」廳,主題為電影人、拍攝場景和電影放映,包括重現往日南京路的拍片現場,展出電影廣告、刊物封面等文物。

四面環繞的電影人黑白照片燈箱牆,登場都是有關上海的導演、製片、編劇、演員,包括老牌女星李麗華、白揚、王丹鳳、編過電影劇本的名作家張愛玲、台港影人在其中也占有一席之地,包括成龍、拍過《花樣年華》的王家衛、張曼玉、演過《海上花》的梁朝偉、拍過《色戒》的李安等人。參觀者可各取所愛,透過互動裝置去蒐尋他們的相關資料。


”AA”
1949年中共建國之後的電影雜誌封面對照。(作者提供)

影星風華絕代

而1930年代已在上海走紅的女星胡蝶、阮玲玉,有專區介紹,除展出劇照外,還為她們塑像重現風華,還展出拍片時的個人小物。

而有「中國電影教父」之稱的大導演謝晉,他曾說:「藝術家要有赤子之心 ,要有歷史的憂患感」,在四樓有常設專區介紹。2023年正逢謝晉冥誕一百周年,謝晉上海電影博物館特別以「赤子之心」為主題,另在二樓設計了「謝晉百年誕辰紀念特展」,並開啟一百天的系列活動,8/13將在全球最大的中國電影博物館首映他的4K修復版《舞台姐妹》、《紅色娘子軍》,並持續在北京、上海、長春等城市巡迴,直到他誕辰的11/21止。

在這個紀念特展中,可以看到謝晉在40年中創作的36部電影的巨幅片名,包括《女籃5號》到《鴉片戰爭》等片的劇照及工作照、劇本、分鏡等文件,他得到的各種獎項(大部分是金雞百花等大陸獎項),劉曉慶和姜文主演《芙蓉鎮》的拍攝場景,他到美國、香港、台灣等地和影人交流的足跡。


”AA”
林青霞的賀詞。(作者提供)

謝晉即李行

其中包括他和李行導演的合照,兩人秉性相似,在兩岸電影的地位相當,交稱莫逆,在大陸素有「謝晉即李行,李行即謝晉」之說,兩人之間的書信往來手札,也是兩岸電影交流的珍貴史料。

謝晉說:「每一次創作都是生命的燃燒」,他的書房滿屋書香,他原本打算九十歲之前還要拍2部劇情片,但不料上帝在他85歲時寵召。這次特展還展出他有16部未竟之作,籌備期的劇本、分鏡表,都可見他對電影創作的嚴謹態度。


”AA”
上圖李行(右)和謝晉交稱莫逆,左為謝晉親筆函,兩人共寫兩岸交流佳話。(作者提供)

最特別的是表彰謝晉在電影教育的貢獻,他在1993年在上海創辦「上海謝晉-- 恆通明星學校」,為電影培育新人,但招生時卻有四個「別來」的忠告。

「缺少藝術天賦的,別來!
沒有獻身藝術的決心的,別來!
害怕吃苦想偷懶的,別來!
想做金絲雀的,別來!」

親為《功夫熊貓》配音

第三層「影史長河」,主要是藉攝影、放映、錄音、燈光等器材設備的展示,介紹電影技術面及動畫的成長,以上海的動畫為最大亮點。中國動畫創始者萬籟鳴、萬古蟬兄弟的動畫手稿,及藝術家張光宇為《大鬧天宮》設計的孫悟空造型,成為動畫區的主題設計,這一區還設計了參觀者可以自行為《功夫熊貓》配音的互動,增添不少趣味。

一樓則是電影的戲服與特殊化妝的展示空間,包括鞏俐拍張藝謀導的《搖啊搖,搖到外婆橋》穿的旗袍。還有電影名人的親筆題字,包括林青霞的祝賀及石雋參觀後寫下「好羡慕上海電影博物館的珍藏」。

三毛成為兩岸共同記憶

而我最羡慕上海電影博物館的不是其多樣豐富的館藏或華美寬敞的展示空間、新穎的互動設計裝置,而是看到很多家長帶著小學生們在「三毛流浪記」的展間,聚精會神地看完這部1949年首映的黑白片,他們對張樂平在1935年起創造的一系列漫畫主角「三毛」早已耳熟能詳,因為他的漫畫不斷地改編成電視劇、舞台劇、動畫、電影,已成為陪伴他們長大的共同記憶。

這不是單憑博物館就能辦到的共感體驗,小學生的暑假作業就規定,必須看一部《三毛從軍記》這類「禮讚祖國」的電影,這種向下紮根的大內宣,對於建立國家的文化共識多麼重要,由結伴來參觀的年輕人,走進動畫區,驚嘆「怎麼這些電影,我幾乎全都看過!」可見一斑。

2013年開館的上海電影博物館在蒐藏的豐富及規模上,不及北京2005年開館的中國電影博物館,是全世界最大的電影博物館,建地3萬7930平方米,設有20個展廳,是華語電影(包括中港台)蒐藏最豐富的電影博物館,館內還設有五個放映廳,可容千人的IMAX巨幕廳,七月剛舉辦了神話史詩片《封神第一部:朝歌風雲》的首映及電影道具、服裝、兵器、樂器展,把博物館對電影文化與產業的功能融合。

電影博物館不是用來保存史料供人懷舊,能夠活化電影史料,將電影文化注入靈魂,溫故創新,才是博物館的最核心價值。

電影博物館不必包山包海

台灣我們尚無一座電影博物館,國家電影及視聽中心聊備一格有個數位電影博物館,在網上辦些專題展覽。在新莊文藝路2號的國家影視聽中心,主要用於辦公室及兩個放映廳,最大的放映廳大影格,放映及音響設備一流,但僅容200人,供修復經典片的首映。

國影中心的第二期工程計畫以1.6公頃籌建國家級影視博物館,峻工日期暫定117年完工,期盼我們的電影博物館不必包山包海,但能夠規畫讓國人建立影像文化共識至為重要。


”AA”
星光大道體驗。(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