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的世界》胰臟癌的謎團與手術

劉公典 2023/08/03 15:25 點閱 3099 次
研究小組指出,胰臟癌和人體的慢性發炎有關,而魚貝類含有的Omega-3、PUFA一類成分有助於抑制發炎。(Photo by醫聯網)
研究小組指出,胰臟癌和人體的慢性發炎有關,而魚貝類含有的Omega-3、PUFA一類成分有助於抑制發炎。(Photo by醫聯網)

胰腺或胰臟位於胃後方與脊柱之間,旁邊是膽囊、肝臟和脾臟;胰頭在小腸第一段(十二指腸),長約6英寸,是控制能量消耗和新陳代謝的核心。由二個形態和功能不同的部分組成:(1)外分泌腺泡細胞產生一系列消化酶(脂肪酶、蛋白酶和澱粉酶),分泌到胰管流入小腸,分解脂肪、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2)內分泌胰島僅佔胰腺總量不到5%,但數量超過10億個。

台灣第七大癌症

5種主要類型的胰島細胞各自合成分泌一種主要激素:胰島素(β細胞)、胰高血糖素(α細胞)、生長抑素(δ細胞)、胰多肽(PP細胞)和生長素釋放肽(ε細胞) )。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通過緻密的胰島內血管網絡,直接釋放到血液調節血糖濃度。胰腺炎和胰腺癌(大多是導管癌)起源於外分泌胰腺,而糖尿病和罕見的胰腺神經內分泌腫瘤則起源於內分泌胰島。

胰腺癌(PDAC)屬於胰臟癌的一種,佔胰臟癌約90%,其它亞型包括腺泡癌、胰母細胞瘤和神經內分泌腫瘤。胰臟癌是美國第三大癌症死因,也是全球第七大癌症死因。發病率每年增加0.5%~1.0%,預計到2030年將成為美國癌症第二大死因。在台灣,衛福部統計110年癌症死亡人數是51,656人,占總死亡人數28.0%,其中胰臟癌是第七大癌症死因。

存活率僅10%

由於這種疾病尚無有效篩檢方法,初期症狀並不明顯,但是可能跡象有腹背部疼痛、視力模糊、深色尿液或淺色油膩大便、無明顯原因之疲憊、極度口渴或頻尿、噁心或嘔吐、手或腳刺痛、莫名減輕體重、眼睛和黃疸。而多數患者發現時已經是晚期(> 80%),會出現非特異性症狀,無法通過根治性手術進行治療,癌細胞還會迅速侵入周圍組織器官,是最致命的癌症之一,估計5年生存率只有5%~10%。

目前對胰臟癌的病因知之甚少,但是已經確認或研究中的可能危險因子,包括(1)不可變因子:年齡(通常> 55歲)、性別(男性略多於女性)、國家及地區、血型(O血型罹病率最低)、家族史和遺傳易感性(如胰腺炎、林奇綜合症、黑斑息肉綜合症、家族性非典型多發性痣黑色素瘤綜合症、遺傳性乳腺癌和卵巢癌綜合症、李法美尼綜合症、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糖尿病、基因突變或缺失。

(2)可變因子:吸煙、飲酒、慢性胰腺炎、肥胖、飲食(飽和脂肪、高熱量、肉類或加工肉食品)、A與B型肝炎感染、腸道菌群、身體缺乏活動。

化療結合切除手術

傳統治療包括外科手術(一般適用早期發現)、化療、放療、姑息治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微生物治療。切除手術(像Whipple手術)是胰臟癌患者唯一的治療選擇,結合化療可以顯著提高生存率。手術也可能切除整個胰腺,但日後需要服用酶丸來消化食物並注射胰島素控制血糖。至於多藥細胞毒治療方案,則是用於改善晚期生存率。胰臟癌晚期常見轉移的部位為肝臟(90%)、淋巴結(25%)、肺(25%)、腹膜(20%)和骨骼(10%-15%)。

不過,這幾年發現有許多因素,包括癌症期數、腫瘤大小、年齡、性別、整體健康狀況、微生物群、生活方式改變等影響可微幅提升胰臟癌存活率。此外,多學科團隊的支持性護理,像關注營養、疼痛管理、血栓管理、社會心理需求和預先護理計畫,都是結合治療,延長生命、提高生活品質和控制症狀最重要的因素。

參考文獻:
(https://www.mohw.gov.tw/cp-16-70314-1.html)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6168194/)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9363152/)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5124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