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美國、日本、中國 台灣總統候選人要靠誰?

醒報編輯部 2023/07/31 14:58 點閱 2707 次

這兩天台灣的天空很忙碌,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出發訪問日本三天,他強調是要讓日本了解中華民國「維護區域和平穩定」,跟他「守護台灣」的決心;另一位有志於參選總統大位的前鴻海董事長郭台銘,也於前天到美國訪問,時間長達十天,而且去離他上次出訪美國才短短一百多天。郭台銘要向美國傳達的是「台灣要和平」的主流民意。

這次要參選總統的四位候選人,無一例外地紛紛前往美國跟日本訪問。當然是因為現在台灣的地緣政治環境十分敏感,正位於美國跟日本抗中的第一線。這些候選人絡繹不絕地前往美國日本,當然不是只為了傳達民意,而是要建立跟美國與日本的溝通管道,並且讓兩國政府了解自己的態度,因此也是為拉攏美國跟日本的支持。

不該獨缺中國

在總統候選人的訪問名單中,美國、日本當然都是首選,但考量到台灣的地緣環境,獨缺中國一塊其實是不合理的。看看美國近來的外交動作,包括布林肯跟財政部長葉倫,先後積極前往訪問中國,為拜登跟中國國家主席近平的會面做足了準備。其實現在美國跟中國的關係可以說是劍拔弩張,但就算如此,雙方也都了解保持溝通管道的重要。

台灣近來對中國的態度非常敵對,但台灣卻也是這幾個國家中,跟中國最密切來往的國家之一,不只是經貿往來,就連就業、就學還有配偶的人數,都可以說在台灣內部占有一定的比例。雖然兩岸軍事處於警戒,卻也應該在其他領域保持溝通。身為總統候選人不只有義務跟美國日本建立友誼,也需要讓中國了解自己的態度、方針跟底線。如果失去平衡,對於身處三方當中的台灣並不有利。

軍事不是唯一考量

美國跟日本可以提供台灣在軍事上更多的保障,這從近來漢光演習的演練項目,都看出兩國積極協助的影子,還有戰略上,美國、日本也提出以台灣作為對抗中國的前線,並在後方提供後援的方式,來應對中國攻台。但在台灣的生活當中,還有許多層面需要考量。這包括了跟美國日本的經濟貿易,還有各樣的產業技術轉移等等。

至今為止,美國跟日本還沒有在經貿上,給予台灣更多實質的利益,大多只以軍事合作為主。這樣偏重的發展,長此下去,恐怕會讓台灣民眾感到不安。

談判是外交的藝術,總統候選人不斷前往美國日本,如果只是為了個人跟美日的關係,其實對台灣民眾並無幫助。應該更務實地爭取台灣民眾相關利益。國與國之間,利益至上。台灣雖然不算大國,財力也算雄厚,該有屬於自己的戰略利益跟考量,可惜多位候選人頻繁進出美日,除了杯觥交錯的場景外,卻還是不見為全體台灣人帶回甚麼實質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