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者心〉追蹤觀察肝腫瘤

施壽全 / 馬偕醫院醫師 2023/06/14 13:55 點閱 2606 次
在診間,女孩子雖然較容易緊張,但健檢前一切如常,沒什麼症狀,要說如此的年紀及臨床表現,疾病就已走到「末期」,實在不像。圖為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在診間,女孩子雖然較容易緊張,但健檢前一切如常,沒什麼症狀,要說如此的年紀及臨床表現,疾病就已走到「末期」,實在不像。圖為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三十出頭的女孩子,眼角噙著淚水,一臉愁容,由姊姊陪著前來就診。

無法排除肝癌

例行性的健康檢查,發現肝臟有好幾個結節。電腦斷層與核磁共振「四平八穩」的報告寫了很多,但都說無法完全排除「轉移性肝癌」的可能性。所以她已經在其他醫院接受上半身的一些非侵入性檢查,希望找出「源頭」何來,但均無所獲,接下來,就得進行侵入性的胃腸鏡檢查了,但因為她內心覺得忐忑,經人介紹,換了家醫院,換一位醫師,看看有什麼意見。

轉移已是末期

一般來說,癌症如果已有「遠處轉移」─從原發部位跑到有段距離外的肝臟、肺臟或腦部,都可說是第四期或末期了。雖然有少數進展較慢的腫瘤,即使已到第四期,仍有積極處理的機會,但這只是少數,也就是說,若癌症已遠處擴散,但原發病灶仍不明,即使很努力找出來,治療效果也極為有限,並無多大意義。
高科技影像檢查,明顯的病變是有標準的診斷依據,但若腫瘤還小,就無法確實鑑別,只能說不排除可能性。
女孩子雖然較容易緊張,但健檢前一切如常,沒什麼症狀,要說如此的年紀及臨床表現,疾病就已走到「末期」,實在不像。

追蹤觀察即可

「肝臟腫瘤雖有惡性的,但良性的更多。讓原發病灶不明的「末期」病人接受檢查,找出源頭,給一個交代,是合乎邏輯的思考,有時也是病人的心願,但過程肯定十分辛苦。然而若種種跡象顯示,癌症可能性極低,而且真的找出來,臨床上也沒有什麼處置的空間,有必要讓病人再多受折磨嗎?」
以上是我給病人及家屬的意見,然後我的建議是,不必再做什麼侵入性檢查了,追蹤觀察即可。

防禦性醫療

定期肝臟超音波追縱,結節影像逐漸清晰,是多發性血管瘤及囊腫(水囊)的樣貌,「病人」也健康如常,完完全全排除了「末期」的疑慮。
普遍來說,台灣醫病關係並非一團和氣,因此「防禦性醫療」頗多,有疑慮就要進一步檢查來排除。但疑慮有時極小,進一步檢查只是「浪費」,但誰敢不「認真」對待疑慮呢?
沒有完全排除疑慮之前,就停止再「盡人事」,憑靠的當然是「經驗」,但也需要一些「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