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論衡》虎去兔來,通膨成最大經濟變局

林建甫 2022/12/26 17:40 點閱 2645 次

檢討2022年的全球經濟表現,年初延續去年疫情的經濟復甦,本來有所期許,但出人意表地演變成有點「虎頭蛇尾」。2022年最重要的經濟變局就是「通貨膨脹」。

成本推動通膨

起因是2020年COVID-19疫情肆虐,全世界經濟停擺。不少工廠停產、裁員,全球供應鏈出現斷鏈。去年長賜輪在蘇黎士運河給淺造成運河停擺、美國洛杉磯、紐約塞港,美國缺卡車司機,加上美中貿易戰形成供應鏈的兩極化,全球生產不再以講究效率的JIT (just in time) 而是講究安全的JIC (just in case)。

另外,誰都沒有想到俄烏戰爭竟然爆發。都已經什麼時代了,國際政治竟然要用戰爭來解決爭議。而且俄烏戰爭到現在都還沒法結束,影響所及,不但是兩國生靈塗炭,俄羅斯的能源、烏克蘭的糧食供應都受阻,加劇成本推動的通貨膨脹。

需求拉動通膨

其次是需求面的因素。2020年為救疫情的市場流動性,全球央行為救疫情再次量化寬鬆,例如美國聯準會大降息,並以每月新增購債1200億美元的步伐擴大。

這種量化寬鬆,助長市場波動,擴大資產泡沫。另外,新冠疫情加速了「大政府」這一趨勢。川普政府的紓困,2020年六月大撒幣,成年人每人1200美元,未成年人600美元,很多地區失業補助每周可領500美元,疫情造成美國政府到2021年七月就花掉GDP的25%。以上這些力量的匯總到今年就形成需求拉動的通貨膨脹。

聯準會的暴力升息

或許是因為許久沒有經歷過高通膨,2021年美聯準會還產生了誤判,沒有在通膨剛開始時就迅速的滅火。聯準會初期很長的時間認定通膨只是「暫時」性,並引入「平均通膨目標」的概念,將之前2%的通膨上限目標調整為通膨率在一段時間內「平均達到2%」。

在高通膨水準下,聯準會繼續放水,自然導致今年物價的飛升。為壓抑通膨,聯準會今年不斷升息,已經升了17碼之多,基本利率已經來到4.25-4.5%,全球金融市場面臨極大的壓力。糟糕的是,暴力升息的結果是,市場上已經一片寒意,「鮑爾衰退」感覺接踵而來,屆時也會外溢全球。

台灣難置身事外

面對輸入性通膨壓力,我國消費者物價指數一度突破3%,到11月年增率還有2.35%,扣除蔬果、能源後的核心CPI年甚至還高掛2.86%。

因此央行也進行緊縮政策,全年升息兩碼半,外加存準率兩碼。對貸款千萬的購屋族,升息2.5碼之後,一整年增加的支出3.6萬,新鮮人一個月的月薪就可能沒了。而全球經濟明年不佳的情況下,我國出口從今年第四季就大減。全球終端需求放緩,廠商持續去化庫存,主計處已經下修明年經濟成長率不能保3。

準此,迎向明年的癸卯年,虎去兔來,恐怕難有「動如脫兔」的躍昇。我們只能期望全球經濟不要硬著陸,而是溫和回檔。投資人也要小心為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