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候選人卸責、側翼成主謀 選民擦亮眼

醒報編輯部 2022/09/21 16:40 點閱 2493 次

台灣選舉的亂象,泰半是因為主角-政府、政黨或是候選人的失職。言論自由的確讓人民可以隨意發言,但是一場選戰的格調跟品質,卻應該掌握在有權力者的手中。

如果有權力者故意忽略周邊輔選幕僚的歪理,或者放任民粹去詆毀對手,那就像是當著猶太人面前洗手的本丟.彼拉多一樣,只是卸責沒有脫罪。

選舉亂象誰之過?

在民主社會當中,權力越大者,責任越大。在台灣近來的選舉中,卻剛好相反,候選人退居二線,隱身幕後。肆意放縱友軍或網軍以種種不堪的手法,向對手進攻,這雖然可以炒作話題,卻無法提升選戰品質,徒然讓民眾亢奮對立,卻根本無法聚焦在政策之上,就連檢驗標準都可以人云亦云。

政府跟相關部會居然也輕易跳進這些陷阱當中,隨著民粹舞動,忽略了標準應該始終如一、公平如秤,讓民眾對公家單位的公信力喪失殆盡。

泥巴仗只為選舉

就以桃園市長參選人張善政的農委會研究案為例,研究案本來就有合約跟規範體例可循,尤其是公家單位每年標案不計其數,肯定都有一套從遴選、審查到結案的標準流程。

張善政的報告被控抄襲,農委會出面強調有六處相似度太高,有抄襲疑義,作為主管機關善盡查證之責非常合理,使用的工具也是台大等院校使用的工具來比對,但是之所以會查張善政的報告,當然是跟他在桃園選舉領先有關係。那農委會自己沒有監督之責嗎?還有它是只查這一篇嗎?其它都擺爛不管嗎?

農委會甘做打手?

台灣的沒有標準就是這樣,農委會手上的標案成百上千,這幾年文章比對工具早就已經普遍。農委會跟學校不同,對於報告提供有償報酬,既然有價,就該嚴謹。光是朝張善政的報告,就高達五千七百多萬元,相信這幾年的報告只有更多,不會更少。

為了以昭公信,農委會不是該徹查手上的所有報告嗎?就算沒有人力也該清查近幾年的,表示農委會是為了報告不要造假出錯,而不是單單為了選舉。但就是就連這樣一點警覺心,農委會都沒有,是刻意成為打手,還是選擇性放水,看在小老百姓眼中,只有疑問沒有敬佩。

放任抹黑 坐享漁利?

另外近來也常常以候選人的身世、家世作為攻擊對象,如果候選人本身認同這樣的攻擊,就應該大方表態,而不是躲在幕後,任由友軍攻擊。因為選舉本來就是捧一方打一方,對手聲勢弱了,自然己方就會得利。

選擇緘默,就是放任。候選人自己都是政府高官或是碩博士學歷,甚至久經戰陣,歷練選舉,不可能不懂這些道理。卻不願意對選舉的手法跟議題提出異議,那就表示是低調認同,然後坐享漁翁之利。

選民要擦亮眼

這些選舉手法已經接近於詆毀,也稱不上有格調。難道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台灣的選舉還得陷在這些沒有水準的議題上嗎?如果候選人看不明白,沒有辦法自清展現專業,選民自己就要認清,不要被候選人陣營耍弄帶風向。

首先不要偏聽一方之言,民主社會各唱各的調,不是人人都是正義的一方。要懂得檢視、分辨訊息,政黨只是陣營屬性,不代表揭露的一切都是真相的保證。再來要懂得多看幾份媒體、多聽不同說法。

的確有越來越多的媒體難以保持獨立,既然如此,個人就要懂得過濾跟選擇,用不同的媒體來源互相比較。最後要勇於挑選出更好的候選人,而不是被顏色或立場所綁架,一個不願意為自己選擇負責的選民,也不會選出能負責的政治人物。與其把一切責任推給社會跟候選人,不如從自己做起,讓自己成為選舉的第一道關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