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調整基本工資之外 要創造優質的環境

醒報編輯部 2022/09/04 13:01 點閱 2058 次
台灣低薪環境,公民營受僱勞工同樣辛苦,通貨膨脹也造成公務員生活的壓力。(Photo from Flickr)
台灣低薪環境,公民營受僱勞工同樣辛苦,通貨膨脹也造成公務員生活的壓力。(Photo from Flickr)

勞動部決定從明(112)年元旦開始,調整基本工資,自25250元,增加至26400元,調幅約4.56%,時薪從168元,調升至176元,引起工商團體反彈,認為對產業衝擊太大。未來如何建立優質的經濟發展,以及人民生存環境,應是政府當務之急。

基本工資應調整

基本工資確實應該調整,尤其近年國際通貨膨脹嚴重,國內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迭創新高,今年CPI達到2.92%,不動產飈升,房租、房價,以及各類民生物質都大漲,人民生活苦不堪言。

如何合理計算薪資調整幅度?消費者物價指數加上經濟成長率是最基本的調薪幅度,因此,加計今年經濟成長率預測約3.76%,如果打折一半計算,基本工資調幅訂在4.56%,並不過分。問題就出在經濟發展,台灣長期以來重工輕商,尤其是以各種資源補貼外銷,造成產業發展失衡,導致貧富懸殊,年輕人出走。

公務員為何不調薪?

基本工資調整後,公務員同樣應該調薪,然而,政府明年預算編列,並不打算這麼做,國家稅收年年大幅超徵,去年甚至超徵達4034億元,史上最多,公務員調薪3%,只不過增加預算200餘億元,以超徵預算規模,僅佔5%,要調薪並不困難。

令人遺憾的是,行政院大幅提高明年度國防預算案、台電公司增資案、數位發展部成立案、補助勞退基金預算,以致吃掉了公務員調薪的機會,顯示政府國家治理失能,才會導致如此嚴重的資源浪費且錯置現象。

台灣低薪環境,公民營受僱勞工同樣辛苦,通貨膨脹也造成公務員生活的壓力,難道公務員不該調薪嗎?政府的管理效能確有檢討的必要。

產業失衡嚴重

基本工資連七漲,工商團體砲聲隆隆,工總直言,對於外銷導向的科技業、製造業來說,影響比較小,但是中小企業會活不下去,商總理事長許舒博說,這樣對服務業、內需產業,簡直是「傷口灑鹽」,工資漲勢促使通膨問題惡化,大家一起受傷。

產業發展失衡是當前最大的問題,近年拜全球半導體榮景之賜,晶片代工創造台灣亮眼的經濟成長率,但那是傾國家之力,以各項資源補貼,創造出來的成果,內需產業如零售業、餐飲業、服務業、觀光旅遊業、交通遊覽業、食品業、農林漁牧產業,可沒有那麼幸運。

台灣鎖國已近3年

自從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台灣幾近鎖國的防疫政策,外國觀光客不能來台灣旅遊消費,重創內需產業,迄今已近3年,加上國內防疫,時緊時鬆,內需產業苦不堪言,倒閉嚴重,減薪、無薪假,勞工失業問題,衝擊勞工生存環境。

再加上兩岸政策激化,雙方對立,台海危機已引起全球重視,國際上都認為繼俄烏戰爭之後,下一個火藥庫就是台灣,尤其8月2、3日美國眾議院議長裴諾西來訪,更將台海危機拉到最高點,並且帶向衝突的新局面。外籍來台人數蛻減,日本悄悄規劃撤僑計劃,外商不再來台投資,股市外資如同長了翅膀,每天大賣超匯出,金額驚人。

政府以行政力量調整基本工資,要求企業替勞工加薪,無可厚非,然而,更重要的是如何創造優質的企業發展,以及人民的生存環境,是政府的責任,否則任由環境繼續惡化,受苦當然是全體國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