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戰爭越逼近 越需要熱線趨避風險

醒報編輯部 2022/08/11 15:27 點閱 2480 次

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選在中國演習期間,赴陸訪問探視台商台生,雖立意良善,也不得不說時機的確太敏感。自然引來各方不同程度的質疑跟抨擊,面對兩岸局勢劍拔弩張,大部分的台灣輿論,都以批判中國大陸的動作為基調,並不讓人意外。

溝通機制尚有用

但是處理國際政治衝突,不能單單以情緒作為判斷依據,看看台灣周遭的國家,包括世界第一強國美國,雖然也跟中國有不同程度的衝突,但保持暢通的溝通管道,防止危險誤判。這樣防止衝突擴大的機制,設法維持。

美國總統拜登就任以來,光是跟中國國家主席的直接對話,就已經有至少五次的紀錄。從中美各自公布的內容來看,與其說是溝通,不如說是一邊吵、一邊在了解對方的底線。也必須承認,拜登跟習近平在這幾次的對話當中,雙方也確實越來越能掌握彼此的立場,來達成一定的共識。

兩國之間也常態保有高級官員的互通管道,在這一次的中國演習當中,美國媒體就曾經報導,中國軍事高層官員多次拒絕接聽五角大廈高層的電話。這證明中美之間有直通的管道,就算現在因為衝突拒接電話,要恢復也是十分容易。

局勢凶險更須溝通

相對起來,兩岸目前的敵對態勢幾乎已經讓彼此形同陌路。過去在前總統李登輝主政時期,兩岸都有所謂的地下管道跟密使交流。

從1998年開始,兩岸高層都極為想了解對方的想法,甚至透過已故的國學大師南懷瑾來居中牽線,當時李登輝指派辦公室主任蘇志誠與前中視董事長鄭淑敏赴香港,與當時大陸談判代表、時任大陸國家主席楊尚昆祕書也是中央台辦主任楊斯德會面,雙方建立了第一次的溝通管道。

後來江澤民掌權後,他也指派辦公室主任曾慶紅繼續擔任窗口,目的就是為了讓彼此有緊急的聯絡管道。

如果把當時的兩岸情勢跟現在比較起來,可以說緊張的氛圍不相上下,別忘了當時1989年才剛剛發生六四民運,台灣理應站在孤立中國的一邊,但就是因為情勢凶險,才更需要預防跟控管危機的管道。以現在的台灣來,海峽中線一再被威脅,等同於讓兩岸的海軍直接接觸。

緊急聯絡機制

前幾天,台灣的成功級軍艦跟中國軍艦長春號,雙方對峙距離甚至短到只剩下180公尺的危險範圍,如果有人血氣方剛,兩岸恐怕早已互相開火。

在這樣凶險的狀態下,兩岸的確有需要建立緊急的溝通機制,包括彼此軍事單位的直通電話也好,或是兩岸官員的熱線也可以,不論是甚麼形式,都要建立緊急連絡管道。試想,強如美國都知道要預防機先,為什麼情勢更加敏感的台灣,卻可以忽略這樣的緊急聯絡機制呢?

執政黨要冷靜

台灣現在充滿了各路義憤填膺的聲音,在危機當下,強硬派的聲音一定是主流。但是身為執政黨高層,在這個時候反而需要更加冷靜。對於在野黨來說,例如國民黨這次派了副主席夏立言前往中國,也主動表示可以溝通彼此的歧見。大家似應樂觀其成,如能因此鋪設溝通橋樑,有何不可?

戰爭的確迫近了,但是如何防止它真正發生,每個政黨都有責任。台海發生戰爭,絕對不可能只是兩岸的事,周邊日本、韓國還有美國都一定會被拖進泥沼中,不要輕忽了台灣的角色,更重要的,更要看清台灣的保險栓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