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咖啡坊》解決內湖交通問題之我見

邱文福 2022/08/10 15:13 點閱 2155 次

最近因選舉而喧嚷的內湖交通話題,首先是原始設計為五萬人的科學園區,擠入三倍人。為何致此?歷任市長都有責任,卻沒一個能說清楚的。

其次是木柵捷運改成文湖線依然採低運量,介入的所有官員、民代都責無旁貸。只是,沒有半個有擔當的人願意承認。

AA

短淺眼光種下禍根

提出改革政見的有陳時中的「三箭齊發」或者蔣萬安的「四期計畫」,坦白說都耗時久遠也無濟於事,因為規劃錯誤,整治無門。至於二人所說的「直達公車」,目前已有多路公車,所謂直達要直達何方,才是重點。

如今論治本,就是廢棄松山機場的民用功能,僅留軍用,整片松機就有機會成為大內科的新規劃範圍,紓解現有內科壓力。畢竟要疏散區域進駐辦公人員,唯一就是擴大幅員之地。

改善交通部分,已經增設的接駁車完全無效,因為接駁車的行駛仍是傳統公車概念的繞大圈,對急著從捷運站進辦公室的人來說,只有更慢沒有更快,自然應該捨棄。

嚴格分流小巴變革

從上、下班尖峰時間來說,幾個高速道路出入口都是塞死,分流進入辦公大樓當然是極度緩慢,特別在下班時從每一棟辦公大樓的車道就上了馬路,怎可能不堵死?

處置方法是小區限時上下班時段,尖峰時間嚴格分流,至少出與入不同時,要提早延後上下班的人就要放棄自用車,改搭接駁車。

所謂接駁車,一律提前設置在快速車道周邊,採取輻射式直線接駁,寧可區分為20條路線,仿香港特設16人座小巴(已放寬至19人),棄絕僵化的大巴思維,才可讓行車發揮快速到達功能,斷絕三五條線繞圈大巴的愚笨模式。

增設大型接駁站

此外,國道轉入內科,不論一號國道或三號國道,每天尖峰時段擠在舊宗路至少耗去15分鐘,若不能拆分上下班時段,只能強制三人以下車輛必須停放集中式停車場,轉搭接駁車入園區。整個大內科,分設東西南北四個大型停車場,強制分流。

北上在市民大道、環東大道上亦是長期癱瘓,同樣需嚴限行駛高乘載車輛。目前內科園區沒有設置如同竹科早年設計的園區入口,所有進出自由隨意,當然造成附帶而來的不便。

總之,自由的代價就是對自己與別人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