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被放大的議長與被激怒的中國

醒報編輯部 2022/08/04 15:21 點閱 2240 次

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閃電訪問台灣,成了近日全球各報頭條新聞。其實眾議院議長在美國雖然是總統的第三順位代班人,但是主要還是美國民意機構的首長,並沒有實際的外交權力。

台灣竟成受害者

美國行政、立法、司法分立,是老牌的三權分立國家,這次裴洛西出訪,一開始就連美國總統拜登跟軍方都有微詞,加上裴洛西自己也說會維持一個中國政策,但為什麼最後會變成好像兩岸要大戰一樣,這不得不說,是中國把議長的出訪放得太大,加上又不敢對美國反擊,讓台灣意外成了制裁的受害者。

裴洛西的個人色彩相當鮮明,最有名的一幕,就是當著美國時任總統川普的面前,撕掉了他的演講講稿,而且還是在美國眾議院所有議員的面前。她對民主價值十分堅持,還曾經跑到中國嗆聲,說要還六四的言論自由。

訪台政治意義不大

但是個人意識強烈,並不代表有權力去改變兩岸或是美國的政策。這次裴洛西出訪台灣,並沒有代表執政黨民主黨,也沒有得到拜登總統或是國務院的特別授權。嚴格講就是美國國會的出訪團,代表了國會議員的親善與一定的政治效果,卻不具有改變政策的政治意義。

對於罕有外國政要來訪的台灣來說,裴洛西的到訪當然是大新聞。從到訪當晚飯店外擠滿了幾百名的台灣民眾就能看出,台灣人對於外國友人的來訪是歡迎的。之所以會如此,就是因為兩岸的特殊情勢,讓台灣的國際地位長期被壓抑。因此裴洛西到訪成為台灣的大事。

那是一種自然的感情,也是被壓抑後的抒發,更是對自己正常國際人格的追求。如果不能判斷出台灣真正的態度,那就容易誤判情勢,甚至造成更大的國際危機。

中國不夠大氣

中國本身是黨政合一個國家,對於裴洛西跟拜登同樣是民主黨,又是總統跟國會議長的關係,就理所當然的把裴洛西的訪問,視為美國兩岸政策的改變。今天中國揚言要在台灣周邊七個區域進行演習,除了對美國毫無痛癢之外,更是對台灣民情的進一步傷害。

中共此舉明顯是對台灣年底的選情增加了兩岸的討論議題,對在野黨則是反輔選,更是讓執政黨「撿到炮」,如虎添翼了。

中國已經是名副其實的世界第二大國,台灣也在世界有著舉足輕重的經濟角色。對一個世界大國而言,對於情勢的判斷如果不能精準,不但會傷害周遭國家,也會讓自己受害。這幾天中國的網路都在討論,中國政府對裴洛西到訪若毫無動靜,等於威信全失。問題是,到底中國為什麼要對裴洛西的到訪這麼重視呢?

台灣利益優先

年底的選舉已經十分靠近了,可想而知,兩岸情勢還會是重點之一。雖然緊張的情勢可以刺激投票率,但是不管是甚麼顏色的政黨,都有義務避免情勢的緊張與擦槍走火的效應。更要知道台灣的國際利益,未必等於美國或是日本的利益。

雖然我們很感謝國際的聲援,卻也不要天真的以為這些都毫無代價。每一個台灣的政黨都要以台灣為主作為考量,才不會在不知不覺中,被其他國家擺布了我們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