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美隨筆〉曹志漣用有根據的想像 寫晚明小說

胡為美 2022/07/10 14:06 點閱 1910 次

曹志漣博士的新書:【17世紀廢址】2022年七月17號要正式出版了。這部作者陸續創作了三十年,終於結集成書的歷史小說背景在晚明。故事從一本“晚明追憶錄”的誤讀開始,曹志漣對作家張岱因為寫夢憶一卷等諸多著作的用詞造句,與當時的時代背景產生興趣,決定用有根據的想像(Informed Imagination) 從不斷鑽研考證出的資料,以小說的形式表達成書。

晚明研究見新意

2020年三月,她親自送來手作【十七世紀廢址】第一版:【張岱仙傳奇】,給我試讀,內容含楔子,張宗子還生記;於瑯嬛福地;還魂書,長星出西方,摩天翅等一共六冊。每冊厚度從8頁到36頁不等,用日本和紙成冊,書脊均用細絲線穿孔綁訂。編排印刷很顯心思。那時我就感覺到她對自己的創作要求不同一般。

曹志漣台大歷史系畢業,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歷史系博士。她在撰寫博士論文時,因為對明末的風土人情感興趣,尤其是閱讀了名儒張岱的陶庵夢憶之後,感覺到晚明社會的很多現象與現代社會相似:熱鬧的城市生活,精緻的品味文化,有許多共通之處。

史料的縱深感與透明感,引發了她鑽研的興趣,而張岱為文,遣詞造句之間,有角力,有摩擦,張岱對語言透過聲音變出新字的敏感與嘗試,與台灣現在社會流行的語字異曲同工,令她好奇,台灣目前文青用語:用{誕從}替代{誕生}, 即為一例。

寫論文也寫小說

這是後話,但是正好印證了當年曹志漣撰寫論文時,她將史料作為文本,在理論的啟發下,從階級,性別,動機,態度,立場等不同角度,深度閱讀,得出「曾經存在明代的,也存在於我們現今世界」的結論。

就這樣,她不但寫成論文,還繼續旁徵博引寫小說。1998年出版歷史想像小說“某代風流”之外,她孜孜不倦寫了三十年的【十七世紀廢址】(The Dream Book and The Lost Libraries In The Late Ming .),由自己設計編排,也將出版。由節點文化https://www.pcstore.com.tw/nodeshop上架網銷。她的個人網站chinenoire.com 則陳列了近三十年來的所有作品。

文字可以活化歷史,曹志漣希望讀者能夠透過閱讀她小說中所刻畫的晚明風土人物,更看到那個世界有趣的部分,是以前沒有注意到的,經過閱讀,產生幸福感: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味覺,彷彿所有的感官都甦醒了!時空的,文化的,在她的筆下,千絲萬縷,立體呈現,傳達出無以倫比的歷史容積。

一扇歷史的門

從晚明到今天,漫長的時間距離裏,文字書寫傳承紀錄,遣詞造句日新又新,在在顯示人類小說永續不滅,能讓花樹無視季節全面開放,能讓人物無視時間聚在盛年,詞窮而變,文窮而工。

「我期望自己能堅持在創作中經營,透過我所受過的歷史訓練,提供給讀者一扇通往世界的歷史大門,通過這扇大門,看世界就會豁然開朗。如果讀者透過我筆下的晚明人物,看到了那個世界,產生了興趣,舉一反三,得到更多的見識,就會更加珍惜我們自己的文化與人生不虛此行的幸福感。」曹志漣笑著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