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電力危機說從頭 政府無法逃避的民意

醒報編輯部 2022/06/23 17:11 點閱 1797 次

台灣電價就跟民意和月亮一樣,初一十五不一樣。
2012年,核四存廢爭議,當時國民黨執政,台電曾表示若核四不能商轉,未來電費就要漲四成,首善之區大台北還會有限電危機。當時民進黨傾全力反對。

2021年11月,核四公投再度登場,當時經濟部第一個跳出來,強調核四太過老舊,只要善加新的風電、太陽能發電,台灣不但沒有限電危機,還會富而有餘。

電力羅生門

短短半年,台灣各地停電頻傳,台電停電的理由也是千奇百怪,從設備老舊、鳥巢掉落、小動物誤觸、打雷、竊賊破壞電纜,甚至還有員工操作不當。無論如何,就是不能講出電力不夠四個字。當然更不能講出漲電費這樣的字句,畢竟電費問題,早就已經政治化。

時至今日,經濟部長王美花終於跳出來了,6月23日,她表示因為燃料成本、中油台電的財務壓力,油價必須要漲。她強調烏俄戰爭打下來,燃料成本漲了三四倍。

缺電是長期的累積

如果是短期因素促成漲價,我相信民眾都可以接受,問題是戰爭現在估算最長的大概是一年,電價在一年後有可能會調整回來嗎?這答案幾乎是趨近於零。缺電不是短期因素,而是長期積累的結構原因。

台灣政府必須面對現實,台灣電力的需求正在不斷暴增。在王美花喊話漲價的前一天,6月22日,台灣美國商會公布了2022台灣白皮書,直指台灣有急迫的能源供給問題,還強調台灣三月份的幾次停電,都暴露出台灣有供電隱憂,必須立即處理。顯示台灣電力缺乏,處於結構性因素,而非外在的突發因素,可惜這樣的推論,要不是美國商會提出來,台灣政府恐怕永遠也不會承認。

凍漲電價,台電吸收

台電從年初到現在,光是累計虧損已經高達六百億元。台電內部根據前四個月的燃料成本估算,要漲價達18%才能夠打平。至於為什麼會有這樣爆發性的漲價需求,那是因為台灣連續四年電費凍漲,如果要說燃料成本的拉高,其實早在過去四年,煤炭就漲了三倍,原油跟天然氣都漲了兩倍,這樣的漲幅全部被台電吸收,台電過去最大的單年虧損,是2008年的一千億元,但是現在光是一到五月,就已經到了六百億元,這還沒有到七月的用電高峰期。

可想而知,接下來台灣電力的景況會有多危急。時至今日,政府必須要面對現實,如果電費終究是全民要一起承擔的共業,那也要讓大家明明白白電價漲價的前因後果。

產業耗電頂不住

首先是台灣的產業到底需要多少電?會不會壓縮到民生跟非關鍵產業的用電。在政府號召產業回台的同時,重點培植半導體產業,問題是台積電、特斯拉、英特爾紛紛來建廠,政府動用了大筆行政資源,幫忙找便宜的水電。結果光是台積電一家,2028年的用電量就佔掉全台灣13%,接下來幾年台電因為新廠,用電等於是1.7座核電廠。依照台灣的發電成本,我們真的能繼續負擔這樣高耗電的產業嗎?

第二、電價的規畫要回歸科學,不要過度傾斜到政治。馬英九時代的油電雙漲,讓馬英九前總統的民調一夕大跌,問題是政治人物還是要有社會責任。拖了那麼多年不漲價,然後現在一次漲回來,算算結果其實是一樣的。

政客難逃反撲

政治人物不願意理性說服民眾,自然就會被民眾懲罰。尤其當初打著包票說台灣電力夠的,更有義務出來面對民意。

核能發電是另外一個太大的議題,本文無法細述。但是核能發電在台灣,有太多非專業的因素會干擾,過去電力不缺乏,多一點環保跟綠能的考量自然應該,但是如果在世界面臨電力缺乏的情況下,台灣卻連討論都缺乏空間,這樣自綁手腳的牌局,要想跟全球競爭,實在非常不利。